不忧不惧 可为君子:《论语》中的“勇”

2018-06-24 20:43:46 发布:妙梅 人气:2008
图片来源:网络
       孔门弟子中,子路以好勇著称。《论语》中孔子对“勇”的看法,多是通过与子路的对话体现出来。

       有勇无义为乱

       子路问孔子:“君子尚勇乎?”答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在孔子看来,君子如果勇敢而不讲道义就会颠覆国家。
       
当然,这里的君子不单单指的是有德行的人,还是指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的执政者。无论是对于有德行又有地位的执政者,还是对于处在被统治地位的平民或者德行不够好的人。“勇”作为一种德行,均需要以“义”来节制,否则就仅仅是一种血气之勇与蛮勇。

       勇而无礼则乱

       孔子闲居时问弟子们的志向,子路率先回答说:“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面对子路的政治抱负,孔子一哂了之。
       弟子曾皙问孔子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评价,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礼贵在谦让。可是子路说话一点也不谦让”。孔子并不是哂笑子路治理一方政务的能力,而是对于子路这种率性的“勇”,他认为需要与“礼”联系起来,“勇而无礼则乱”。

       “六蔽”之教

       对子路,孔子还有“六蔽”之教。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认为,子路勇于为善,但不能通过学来明白如何为善,这带来的弊病是贼乱。为纠正子路性格上的偏失之处,孔子告诫子路,勇必须有所节制,有所指导,方能无蔽。

       可见,孔子认为,“勇”需要以“礼”、“义”、“学”来节制,否则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成人”之“勇”

       孔子虽没有直接回答子路提出的君子“尚勇”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孔子认为勇不足尚。“勇”,是人成为人的一个重要的向度。

       子路问“成人”,子曰:“子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分别代表了“知”、“仁”、“勇”三种德行的典范。孔子曾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在孔子理想的君子人格中,“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不惧

       关于勇者何以不惧,勇者不惧什么,孔子并未直接言明,倒是有如何不惧的论说。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反问道:“如果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
       
此处的“忧”和“惧”,并不是指对外在的环境或东西的恐惧,而是与内在的自我反省相联系。若自我反省之后不惧于自己的良心,会更加坚定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就可以说是“勇”了。

       “浩然正气”的“大勇”

       孟子将此称之为“大勇”:“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种“大勇”与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相关联。它“集义”而生,以“不动心”为最高的境界。
       
梁启超在一次演讲中对这种“浩然之气”式的“大勇”的解释,甚为晓畅明白:“不惧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薄弱,便有很丰富的知识,临时也会有用不着,便有很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样才能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曰:‘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第二件,要不为劣等的欲望所牵制。”此处的“忧”和“惧”,并不是指对外在的环境或东西的恐惧,而是与内在的自我反省相联系。若自我反省之后不惧于自己的良心,会更加坚定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就可以说是“勇”了。
        
朱熹说:“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此困而知,勉而行者,勇之事也。”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勇者不惧的精神,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力量,一种为实现目标能够抵制外在的诱惑、克服欲望驱使的冲动、忍受简陋的生存环境的力量;一种寻求个人内心世界的平和、宁静、坦荡、冲破凡俗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作者:子今,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论语·雍也》篇第三十:子贡曰
· 《家范》:我们到底应该留给孩子什么
· 《论语·雍也》篇第二十九:中庸之为德也
· 乐在其中 忘食忘忧:《论语》开篇的非常意蕴
· 《论语·雍也》篇第二十七:君子博学于文
· 母之鞠育 其善且远:母亲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 《论语》智慧:如何面对人生种种不如意?
· 《论语·雍也》篇第二十六:宰我问曰
· 《素书》:苟得只会失去 贪鄙令人发昏
· 清明节随想:我们应该如何纪念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