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感谢的不是贫穷 而是心中的信念与理想

2018-08-05 17:43:11 发布:妙梅 人气:895

图片来源:网络
        近日,一篇《感谢贫穷》的文章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从知乎、微博和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到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都对此事予以关注和评论。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来自河北省枣强县的一位女生。她叫王心怡,在今年的高考中以707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
        
王心怡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妈妈身体不好,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和生活难以自理的姥爷,一家人的经济重担全压在爸爸肩上。面对贫穷,王心怡没有心怀怨恨,而是写信表达她对贫穷的感激。
        
在信中,王心怡写道:“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
        
儒家的文化里,素来有着安贫乐道的传统。古代的儒生和君子,虽然家境贫穷,却并不因此而自卑、自弃,他们在物质匮乏的生活中仍坚守着心中的信仰和理想。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春秋末期鲁国人。虽然颜回的才华出众,但由于时局动荡,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终其一生都过着贫穷的生活。
       
《论语·雍也篇》里面记载了孔子所说的一段这样的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在孔子的眼中,颜回是一位贤德之人。颜回平常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家徒四壁的破旧房子。别人都受不了,可是颜回却能在这贫穷的生活之中怡然自得,不变初心,始终坚守心中的信仰和理想。
        
因此孔子在其他弟子面前,发出了“贤德啊,颜回”这样的感慨。虽然贫穷,但颜回却“贫而无怨”,因此孔子十分欣赏颜回安贫而乐道的崇高精神。
        
正所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困厄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虽然贫穷的生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烦恼和苦难,但真正的君子不会因为贫穷的境遇就改变自己的信仰与理想。
        
安贫乐道,非乐其贫,而是乐其道。追求富贵乃是人之常情,没有一个人愿意一辈子都生活在贫穷当中。
        
儒家文化里的安贫乐道,并不是说让我们消极而被动地“享受贫穷”,而是说我们不能因为生活的贫穷、就放弃了心中的信念和理想。
        
儒家圣人孔子多次在公开的场合表达对弟子颜回的喜欢和欣赏。可是孔子赞扬的并不是颜回的贫穷,而是颜回内心坚守的信念与理想。
        
贫穷的生活,根本不值得赞扬,也根本不值得我们感谢。我们真正应该感谢的,是面对贫穷而没有放弃内心信念和理想的自己。
        
农村女生王心怡通过高考的方式进入了我国的名牌学府,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她的那封《感谢贫穷》的公开信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赞扬也有人反对。
        
在面对贫穷的态度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不分对错。但我相信,一个懂得感恩、能够吃苦又有才华的人,以后的路一定会越来越好。
        
让我们,祝福她。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作者:周宏亮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论语》泰伯篇第五:以能问于不能
· 久病床前 亦有孝子:尽孝是一辈子的事
· 《我不是药神》:最伟大的力量 来自你的恻隐之心
· 《论语》泰伯篇第二:恭而无礼
· 《论语》泰伯篇第一:子曰泰伯
· 不忧不惧 可为君子:《论语》中的“勇”
· 《论语·雍也》篇第三十:子贡曰
· 《家范》:我们到底应该留给孩子什么
· 《论语·雍也》篇第二十九:中庸之为德也
· 乐在其中 忘食忘忧:《论语》开篇的非常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