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背后的荒凉:致我们终将老去的父母

2018-09-08 15:12:02 发布:妙梅 人气:736
图片来源:网络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大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
        而农村,在那资本之光照耀不到的角落里,就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剩下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剩下的老人则成了空巢老人。
        隔壁的老奶奶病了,她的大儿子不在家,几个女儿也都在外打工,小儿子开着车把她送到医院后又匆匆走了,留下她一个人在医院里输液治疗。
        下午下了班我到医院去看她的时候,病房里只有她一个人,在病床上躺着。看到我后,她微微一笑,坐了起来。
        我在床边坐着,听她跟我絮叨着自己的女儿有本事,儿子能挣钱。
        可转念一想,就算儿孙满堂,个个日进斗金,可在你生病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在边上陪你,那又有什么用呢?
        从我坐下开始她就滔滔不绝,我能强烈地感受到她想与人沟通交流的意愿,却也能察觉她不停吐露的话语中隐藏的失落。
        这不就是空巢老人的孤独吗?这不就是繁华背后的荒凉吗?
        有谚语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不是累赘,不是一个家庭的拖油瓶,更不是在他们病了的时候往医院一送就可以一走了之的。
        相反,老人以其历尽沧桑的智慧,往往能在一个家庭的重大事务决策中给出建设性意见。
        老人也需要陪伴,就像没人玩耍的小朋友会哭一样,没子女陪伴的老人会更加空虚、孤独。
        作为子女的,总会说自己没有时间。殊不知,他们是被金钱和资本蒙蔽了双眼,把时间都浪费在无聊的聚餐和毫无意义的游戏上了。
        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老人内心深处需要陪伴的需求;作为子女的,总觉得把钱给父母,买了山珍海味给父母,就是尽孝,却不明白父母想要的,是他们床头的一点儿陪伴,话里话外的一句唠叨。
       《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为老人的高寿而高兴,却也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但亦喜亦惧之间,可曾认真考虑过老人的感受?
        一辈子经风历雨的老人,还会在乎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钱财吗?还会在乎饭菜是不是可口吗?
       当然不会!他们所在乎的,不过是古往今来一直为人称道的天伦之乐、情感依托。
       早在两千年前的孔孟时代,人们就把“孝”看的高于一切。
       孟子曰: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司汤达也曾说过,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金钱至上”的观点却悄然改变了孝在这个时代中的含义,改变了人们对老人内心深处呼声的重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了让人生不留遗憾,请多花点儿时间陪陪父母陪陪老人吧,毕竟他们才是最需要陪伴的人。而我们,总有一天也会终将老去!

来源: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论语》泰伯篇第七:士不可以不弘毅
· 朱熹:搞定自己 才能疗愈愤怒和恐惧
· 《论语》泰伯篇第六:可以托六尺之孤
· 要感谢的不是贫穷 而是心中的信念与理想
· 《论语》泰伯篇第五:以能问于不能
· 久病床前 亦有孝子:尽孝是一辈子的事
· 《我不是药神》:最伟大的力量 来自你的恻隐之心
· 《论语》泰伯篇第二:恭而无礼
· 《论语》泰伯篇第一:子曰泰伯
· 不忧不惧 可为君子:《论语》中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