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庵咒的前世今生

2014-11-23 14:28:53 发布: 人气:41784

传喜法师开示

       这个普庵咒,在佛教界是非常有名的。普庵祖师,就是在我们峨眉山作的这个普庵咒,就是普贤菩萨加持他,在这里做了普庵神咒。所以,来到峨眉山就要弹这个普庵咒,普庵咒也是古琴曲里面非常好的一首曲子。
       普庵咒前面就是“祈请十万火首金刚”。这个普庵神咒就是在我们中国作的。那其他的一些经咒,是印度传过来的;中国的经典《六祖坛经》是我们中国六祖慧能大师的,中国的咒就是普庵咒,普庵祖师,就是在我们峨眉山的。
                                   ——摘自2014.10.26传喜法师《峨眉山普贤文化讲座》开示


南怀瑾老居士开示

       据密宗的说法与显教经论的教义来说,咒语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可以了解,而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也能自说咒语。在中国佛教的禅宗里,就有普庵印肃禅师,曾经自说一种咒言传给后人。因此,一般习惯叫它为“普庵咒”。这个咒语的本身非常单调而复杂,但念诵起来却很灵验。所谓单调,它是许多单音的组合,犹如虫鸣鸟叫,或如密雨淋淋,但闻一片淅沥哗啦之声,洋洋洒洒。所谓复杂,它把这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籁与地籁的悠扬肃穆,听了使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由此可知,真正的悟道证道者,能够了解密咒的作用,并自能宣说密咒的说法,并非是子虚乌有的事。
                      ──南怀瑾《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七章声音对人体神妙的作用》


在线听:普庵咒--成公亮(点开后,右键“另存为”,即可下载

       本咒出自《禅门日诵》,为必读咒语之一。经云:八地菩萨以上乃可自说咒语(参《楞严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九册页129下)。本咒乃南宋临济宗僧普庵大师(1115~1169)所说。师二十七岁落发,禅定之余,阅读《华严经》论,一日
大悟,亲契华严境界。尔后慕名而求访者甚众,师随宜说法,或“书偈”,或“折草治病”,或“伐怪木”、“祈雨”、“毁淫祠”、“袪灾除病”之灵验甚多。提倡读诵《楞严咒》,做为《禅门日诵》必读咒语之一。示寂后,元成宗皇帝重谥“大德慧庆”,明成祖皇帝更加谥“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日本临济宗在佛殿后常安奉普庵之牌位。
      
普庵祖师菩萨大愿,凡有安神、请佛、安宅、外出……等等冲煞禁忌之日,诵此咒一或三遍,即可“百无禁忌”。家中蟑螂、白议、蚊虫、老鼠……等诸虫恼人,诵此咒可避之。


清代普庵咒琴乐

       
      据现今发现的资料,清代刊载普庵咒琴曲的谱集和抄本共有二十七部。清代谱集所刊普庵咒琴曲以廿一段的〈释谈章〉为主。从《五知斋琴谱》开始,除了刊载廿一段〈释谈章〉外,还增录了一首十三段的〈普庵咒〉。但是,此曲流传不广,除了与《五知斋琴谱》一脉的《自远堂琴谱》和《襄露轩琴谱》刊载外,(两谱亦同时刊载廿一段〈释谈章〉,全都与《五知斋琴谱》相同。)就只有道光抄本《琴学韧端》的〈普庵咒〉,和《张鞠田琴谱》的〈释谈章〉。两曲均注明"三回九转",应该属于十三段的系统。

       这时期的《琴香堂琴谱》(二十段〈普庵咒〉),《峰抱楼琴谱》(十九段〈普庵咒〉)和《稚云琴谱》(二十段〈释谈章〉);段数上虽然有些出入,是应该属于廿一段系统。段数上的差别,是由于乐曲结构中,佛头或佛尾的删减造成。

    在曲名上,清初大部分琴谱都延用"释谈章"为名。《五知斋琴谱》有意将廿一段琴曲称为"释谈章",十三段的题为"普庵咒";但是除了《自远堂琴谱》和《襄露轩琴谱》用外,其他琴人则不甚理会。到清中叶,琴谱集中两曲名的混用,颇令人混淆。


十三段琴曲〈普庵咒〉

     
    《五知斋琴谱》的十三段琴曲〈普庵咒〉,在谱前有一题解:"参改合成,不用头尾,三回九转共十三段。"这说明此曲是徐祺从〈释谈章〉节录而成的。 

       十三段琴曲〈普庵咒〉的旋律和节奏,基本上是和〈释谈章〉一样。但是,它已不是单单靠指法的变化与音域的扩大来增加音乐的色彩,而是采用更有效变奏手法来加强音乐的变化。如:

        一、〈起咒〉的【咒首】乐句以多音进复来增强旋律的起伏。

        二、〈一回二转〉的【合尾】,加入散音嵌衬,增添了乐曲的律动感。

        三、〈二回一转〉的【合尾】,强化了走手音的应用,使旋律更流畅连绵。

       这里可以看到,十三段琴曲〈普庵咒〉虽然还保留了辞咒,但是从咒语的随意删削和挪动,辞咒已从"以琴伴诵"的地位退为琴曲的附庸。即使把辞咒全部除去,这部〈普庵咒〉还是可以以它生动的音乐性作为独立的琴曲来欣赏。

       不过,这首曲并不能得到当时琴人的关注,所以传习不广。直到近代,琴人才在此曲的基础上发展出器乐化的现代琴曲〈普庵咒〉。而上面提到的音乐素材也都成了现代琴曲〈普庵咒〉音乐主题的滥觞。

       清末,山东诸城王即甫、王心源、王秀南祖孙三代传有一份《桐荫山馆琴谱》。后来由王秀南的女儿王凤襄及婿张育瑾整理出版(1993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其中刊有〈普庵咒〉(原题为"普庵妙谛"),是张育瑾的演奏谱。此曲十三段,无辞咒。乐曲结构与旋律和《五知斋琴谱》所刊的相近。相信这是唯一传习至今的十三段琴曲〈普庵咒〉了。


现代琴曲〈普庵咒〉
     

       
      到了民国,几首独立于辞咒的器乐化〈普庵咒〉相继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栩斋琴谱》的〈普庵咒〉。当代琴人查阜西、溥雪斋、张子谦、吴宗汉等演奏的,以及《北京琴会谱》都是根据此谱。这也是当今传习最普遍的普庵咒琴
曲。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清新小文:你有佛缘吗?
· 寒山诗集(9)
· 寒山诗集(8)
· 寒山诗集(7)
· 文殊菩萨的故事:文殊化身—寒山大士
· 文殊菩萨的故事:薄荷神异—金色猪
· 水的人生艺术——南怀瑾《老子他说》
· 寒山诗集(2)
· 寒山诗集(1)
· 汉代象数学家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