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这个10岁的小女孩
在放假期间去了莫高窟游学,
从此便爱上了那里。
她想成为莫高窟的守护者,
并希望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
让莫高窟的生命延续更久,
容颜不老,
她觉得这是她做的最酷的事。
◎
↓↓↓ 我想成为莫高窟的守护者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大家好!我是高原,今年10岁,来自北京。在今年寒假的时候,我去莫高窟游学了5天。
我承认我小时候跟着大人一块出去玩,确实对历史、人文还有风景啥的,真的是不感兴趣。我更关心的只是包里的零食。
但是这次去莫高窟就完全不一样了,用大人们的话说,就是震撼到了心灵。
第一次进莫高窟,说实话我是有点害怕。因为它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进莫高窟的那一刹那,我被吓了一跳,里面很黑,什么也看不清。壁画有的还能看清,有的却模糊得,你都看不清它在画什么。还有的更惨,底座留在这儿了,佛像却不知道跑哪去了。
我去问宁强教授,莫高窟为什么会变成这副模样?宁强教授说:
那是因为以前莫高窟是不被人保护的。外国探险家来了,把好多壁画、佛像、经书,拿回他们自己的国家。
壁画是拿一块布,上面抹上化学胶水,往墙上一黏再揭下来,壁画就被粘在上面了。粘完的地方会留下一块,这样的白色印记,非常地丑。
而佛像呢,是直接把佛像从底座上锯下来,再搬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
我还问了教授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洞窟里面不装个电灯啊?
宁强教授说:
那是因为光线会加速壁画的老化,它们会模糊,甚至会脱落。以前莫高窟是没有大门的,好多阳光照进来,风沙吹进来,已经损失掉好多壁画了。
后来给莫高窟加上了大门,就不至于损失那么多的壁画了。我们好好地保护莫高窟,它才能多陪我们几年啊。
听完教授这一番话,我真觉得莫高窟的前半辈子,过得好惨啊!所以在后面的参观中,我都是带着敬畏和怜惜的心情去看它了。
我们的带队导师宁强教授,是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曾经在敦煌研究院工作过,他带着我们三进莫高窟,一共看了17个洞窟。
我们第一个看的是北凉三窟,最左边的268窟。是个坐禅窟,也就是供僧人打坐用的窟。
这个是96窟,是莫高窟最大的一个窟,甚至你想象不到它有多大,它的外观就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
端坐在里面的这尊佛像,是莫高窟佛像里最高的,有30几米高,是建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很少有的女性形象。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窟,257窟。因为它里面有九色鹿的壁画,这幅画的名字叫做《鹿王本生》,它被改编成了一部很好看的动画片《九色鹿》。
说到这儿您想不想知道莫高窟的年龄?
莫高窟第一个洞窟开凿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366年,而今年是2018年,那么莫高窟有多少岁了呢?1652岁!
大家看到这个数字心里会想什么?历史悠久!历经沧桑!
我总在想的一个问题是,它还能存在多久?
这些照片是1908年,一个叫伯希和的法国人拍的,他从藏经洞中盗走了好多的文物,但是却为莫高窟,留下了较早的影像资料,非常地珍贵。
经过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考证,很多壁画已经消失了,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注视之下,莫高窟在每一分每一秒地老去,若干年后它就彻底地消失了。
我知道时间会带走很多很多的东西,包括莫高窟。但我也不愿意它这么快地被带走。
离开敦煌之前,宁强教授带着我们去扫墓,是给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爷爷和第二任院长段文杰爷爷去扫墓。
在扫墓的过程中,教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
这两位院长,都是用尽自己一生的力量,去研究和保护莫高窟,他们是莫高窟的守护神。我也希望你们小朋友,也能够喜欢上莫高窟,把中华文明的种子,从你们这一代,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就是在那一刻,我想成为莫高窟守护者的想法,被教授点燃了。
我希望我的想法,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
师父说
敦煌壁画,在那里静静地讲述着无言之语,这是它永恒的魅力。古代人把佛经的义理通过这种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不是为了让大家崇拜,而是传播着经典的真谛。
可以想像在古代,仅凭着微弱的油灯,在洞里作一幅画就可能是一辈子。画这些壁画的很多都是出家人,他们终其一生献身于佛教,把对生命和佛教的理解,用画笔画在墙上,内心完全是对佛陀的虔诚。
大乘精神就是一种承担世界的精神,佛弟子不能没有救世和报恩的心。在时代的文化荒漠上,在残缺的信仰洞窟内,用自己的生命描绘着一幅图画,为人类留下一点遗产。这也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往期精彩回顾:
走进佛寺前,先来看一看!——《一看就懂的佛寺指南》正在更新中……
丈夫心脏病去世后,他收养的21头大象结队来屋前悼念,妻子泪崩!
“世界上最强壮的动物都是吃素的,大猩猩、水牛、大象和我!”——大力士的素食之路
声 明
本文内容转自「禅者Changer」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