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公上人德像
我曾经同你们讲过,假如我们是业障深重的众生,必须要用念佛法门来观、来修;那么,观与修有什么分别呢?“观”是一心静观忆念佛之相好光明,《观无量寿佛经》说:“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修”即专修称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现分说“观”与“修”之二门,乃就狭义方面来说;若就广义来说,称名念佛或观想念佛等都不外乎是修行门中之一门而已。不管观想或称名,都要心静下来,放下万缘,这样才能易得相应!
过去有一个婆罗门,两手拿着漂亮的鲜花,来到佛前,欲供养世尊。佛对他说:“放下!”那婆罗门马上放下一只手中的鲜花;佛又对他说:“放下!”于是婆罗门把剩余在手中的鲜花都放下了;可佛陀又再次对他说:“放下!”这次婆罗门有点不耐烦地说:“我两只手中的鲜花通通都放下了,你还要我放下什么呢?”佛陀接着说:“我不是要你放下手中的鲜花,是要你放下心中的妄想执着而已!”
我们现在都住在九松寺打佛七,你们大多数人讲是讲念佛,可是心里总是记挂着家里子子孙孙、老老少少的事情,这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就是自己辜负自己了!大众既然到了这个地方,七天之内,一定要放下一切,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心念佛;除念佛外,不打别的念头。
欲要念佛得相应,必要先放下;放不下,那一定念不好!所以放下,方才能够提得起来呀!老修行、老参师都晓得这个道理,但仍然好像有一点挂碍放不下,故此我们必须时刻省察自己!
上悟下道老和尚,俗姓韩,一九二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生于浙江省岱山县岱东镇。自幼随母茹素念佛,十四岁出家,一辈子持戒严谨、精进修行。法师道高德厚,缘结八方,弘法兴寺,不遗余力。梵行高洁,净业精纯,犹重毗尼,受请数度传戒,戒子盈千,皈依弟子遍于四海;一生教人,无非吃素念佛,于平淡真切中尽显辉煌。二零零伍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安详示寂于慈云极乐寺。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