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海法师德相
【一】
海公法师座佑铭
厚福受享 德性堕落
名誉光荣 我慢加等
养生优厚 病难更多
顺境安适 般若无缘
【二】
戒定慧三圆具不缺
由戒生定
因定发慧
戒中有定慧
定慧中有戒
功德相互增长
海桑
【三】
功德要从小的做起,
烦恼要从大的断起;
于功德好大夸张,
于烦恼护着不断,
即于修行不得要领。
【四】
亲证真谛,则离言思,
般若无从宣说。
犹盐中咸、醋中酸、糖中甜,
无从宣说一样。
【五】
生死涅槃纤毫自性无,
缘生因果如如不虚误,
二互不违相助以出升,
解龙树义现证求加持。
涅槃者,生死尽也,
既无生死,云何有涅槃?
执有涅槃,仍是我执。
金屑虽贵,着眼成刺。
名言之自性亦无,
不许有纤毫执着存在也。
缘生因果则丝毫不可破,
飞机少一螺丝钉即不能飞。
二互不违者,
无自性与缘生不违也,
不空则不能缘生故。
【六】
差不依善知识之教授,
惟自钻研书籍,读诵极多,
修戒仍不得下手方便,
修定亦不别邪正。
【七】
般若要从八正道练习显现
方是真般若。
盖真谛本无言说,
一落言说,即是俗谛,
即必须依八正道说也。
【八】
慧者何?般若是也。
般若无相,寓於六度万行,
故曰慧行。
若废行而谈慧,则慧亦无所用。
【九】
入道方便,首重师承,
得法流甘露,滋养慧身。
以教言,
听师一夕谈,胜读十年书;
以证言,
经验作导引,知道路曲直,
得有形无形之摄持,不堕邪险,
无迂廻迟缓,稳速抵家。
【十】
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
有则双存,无则并遣。
若不知显,则不了密之性相;
若不知密,则不悉显之作用。
显教乃密教之基础,
密教乃显教之善巧方便。
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密法若背离显教之基础,
即无异于外道。
故学人必须有坚实之显教基础,
方堪学密。
【十一】
戒与般若合修,是佛一贯传承
戒是事上的般若,
不是教条,应热心学,
所得之益,生生受用不尽。
【十二】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理务世俗,一一清正,
于国忠孝。
吃苦在先,享乐在后,
方不愧为佛教徒之称号。
若悠悠泛泛,私字当头,
为人所轻,即是以身谤法。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