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
/
/
三十七道品“具足佛法,遍照法界,总持一切”,所以极乐世界有没有三十七道品?有的。就是带业往生,到了那边要不要补修?也要补修的。
佛陀时代有一对老夫妻,放一斗谷在那里,“阿弥陀佛”一粒谷子、“阿弥陀佛”一粒谷子,天天这样精进地念。那佛陀才教他们:我有方法,可以念一句就比这一斗谷的数量还要多——“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声同号阿弥陀佛”。
因为他对佛号已经有质感了。如果没有这样一句一句地念过,这个方法对你有意义吗?也没有的。所以对三十七道品,我们都要好好地去修。
注:
释迦佛在世时,有翁婆二人,用谷一斗,记数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佛云:我别有方法,令汝念佛一声得多谷之数。乃教以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出宝王论。
——《龙舒增广净土文》
/
/
/
有人说,圆教这么殊胜,直接学圆教多好,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藏、通、别都不用学。但实际上,圆教这么殊胜的智慧、这么高的见地,这神圣的因从哪里来?是需要藏、通、别三教的事相法门来帮助的。
就像一个人吃饼,吃一个不饱、两个不饱,一直吃到第八个,饱了,然后就觉得,前面七个都浪费了,早知道吃第八个就好了。这样可不可以?不行的。所以“圆教以藏、通、别三教的事相法门,助开实相”,要有这些梯子,一级一级地上。
我们修行,知位次是很重要的。“知至何位、断何惑、证何理,明确不昧,决不致以凡滥圣。”但我们不要说断惑了,连自己的惑都不知道,甚至“起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
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七种位次里,我们是一个都排不上的,只能叫“仰信”。想不想解脱?想。想不想修行?想。但只能说“想”,修到什么程度了?所以要有一个惭愧心。有惭愧心,这是修行人的底线。
/
/
/
我们物理空间是靠汽车、高铁、飞机这些交通工具来运载的,修行、转凡成圣是以法为乘。如果我们不放弃这个乘,这个乘就会运载我们。
你说这辈子我们一定是凡夫吗?不是的,生死轮回也是不定法。只要愿意乘上这个乘,好好修习,我们都会转凡成圣。
所以要培养对佛法的意乐、对三宝的恭敬。欣求诸佛菩萨的果地,也希望我们能够转凡成圣,这也是平时要给自己鼓励的。
/
/
/
请问藏、通、别、圆,哪一个对我们最殊胜?
印光大师说:“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圆教的见地是很殊胜,但从实际的修行上说,我们还是要找对机的、能够对治自己的法门。
那为什么要依止善知识呢?因为善知识能知“病”与“药”。别教的菩萨就是修这个的,知众生病,善制法药。
虽然越往后见地越高,因也殊胜,感的果也殊胜。但这个殊胜因、殊胜果从哪里来?是循序渐进而来的。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说《法华经》是圆顿大法,但不能说《法华经》殊胜,阿含、方等这些就不殊胜。这都是佛开出来的。
从法华的角度看,阿含也是法华,方等也是法华。这才叫“法华”,才叫“无二亦无三”。以法华的见,见一切法即是法华。所以说“灵山未散”,佛说的哪一个法不是妙法呢?
第三章、别教
(六)十乘观法
第六、道品调适
第七、对治助开
第八、知位次
第九、能安忍
第十、离法爱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