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一个传承了千年的节日,
被国人赋予了独特的标识和意义。
清明,意味觉醒,
清而明觉,明心见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历代高僧在清明时节的策励和叮咛。
密云圆悟禅师
今日正当清明节,家家祭扫拜丘陇。
只为生身不忘本,所以追思远祖宗。
明新禅人特修斋,供佛祭扫祖师塔。
请我举扬无别事,父母师长祈报答。
虽然如是,其间多有随其风俗,以了故事者。纵有搥胸痛哭者,亦不过不见团圞(luán,即圆)、私念爱情,要如孔夫子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者即罕矣。惟我佛祖儿孙,似乎不然,所以法华会上药王菩萨焚身供佛,佛赞云:“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于是药王还复如故。智者大师读到此处,忽然有省,获旋陀罗尼三昧云:“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正恁么时,诸人还见祖师么?若见,可与祖师把手共行。其或未然,普请大众同到祖塔前作礼三拜。下座。
◎ 注:
密云圆悟禅师(1566~1642年),明末临济宗僧。江苏宜兴人,俗姓蒋,号密云,家世务农。年轻时,以读《六祖坛经》而知宗门之事。年二十九,从幻有正传禅师剃度出家,一日过铜棺山,豁然省悟;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嗣正传衣钵。四十五年,继席龙池院。其后,历住天台山通玄寺、嘉兴广慧寺、福州黄檗山万福寺、育王山广利寺、天童山景德寺、金陵大报恩寺六大名刹,大振宗风。崇祯十五年示寂于通玄寺,世寿七十七。有《密云禅师语录》、《天童语录》行世。其剃度弟子三百余人,嗣法者十二人,其中有多位是明末望重一时名僧。
长芦宗赜禅师
冬去寒食一百单五,活人路上死人无数。头钻荆棘林,将谓众生苦。拜扫事如何?骨堆上添土。唯有出家人,不踏无生路。大众!且道向甚处去,还会么?南天台,北五台。参!
◎ 注:
长芦宗赜禅师(1041~1106年),宋代云门宗僧。本为湖北襄阳人,俗姓孙,父母早亡。二十九岁出家,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等地)度芦,从法云法秀大师出家。法秀大师后至汴京(洛阳)主持法云寺,宗赜禅师遂投师长芦应夫广照大师门下,并于应夫门下得悟。宗赜禅师有《禅苑清规》、《莲华胜会录文》等著作行世。
瞎堂慧远禅师
好是仲春渐暖,那堪寒食清明。
万叠云山耸翠,一天风月良邻。
在处华红柳绿,湖天浪稳风平。
山禽枝上语谆谆,再三琐琐碎碎,嘱付叮叮咛咛。你且道叮咛嘱付个甚么?卓拄杖曰:记取明年今日,依旧寒食清明。
◎ 注:
慧远禅师禅师(1103~1176年)南宋临济宗僧。号瞎堂,又称瞎堂慧远,俗姓彭,四川眉山金流镇人(今属四川乐山市),嗣承圆悟克勤禅师,是南宋初期临济宗一代高僧,被赞赏为“如一佛出世”。乾道六年(1170年),慧远禅师奉诏主持杭州灵隐寺,期间他九次奏对孝宗皇帝,或在皇宫,或在灵隐,还于乾道八年受孝宗赐“佛海禅师”之号,在当时,慧远禅师的事迹可谓是“声光炬赫,震动一时”。另外,著名的济公道济禅师也是其嗣法传人。
无文道璨禅师
桃花无数,李花无数。若向者里活眼不开,平地上死人更是无数。去年踏青人,今年不来;今年上坟底,明年何处?日月急如梭,生死何定据,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 注:
无文道璨禅师(1213~1271年),宋代著名诗僧,本为江西豫章(今南昌)柳塘人,嗣笑翁堪禅师,为南岳下18世。南宋咸淳中住饶州(今江西波阳)荐福寺,又迁开先寺,后复归荐福。精禅学,工诗,有《柳塘外集》及语录。又说道璨禅师原以朱熹传人晦静汤巾先生为师,曾受到理学的教育和熏陶,但由于科场失利,遂弃学从僧,漫游四方,历访高僧名刹,在理宗、度宗间曾住饶州荐福寺和庐山开先寺,僧名诗名远播,不仅受到了当时佛界释子的推崇,也受到世俗社会的追捧。
湛然圆澄禅师
绿满园林翠欲流,子规啼血正绸缪。
纸灰堆满三尺冢,哭倒斜阳恨未休。
大众,为人一世,收成结果不过如是而已。须知大千世界一丘冢,去来生死总在里许。你以长河为酥酪祭献此人,他亦不受,且道为甚聻?
◎ 注:
湛然圆澄禅师(1561~1626年),明代曹洞宗僧。俗姓夏,字湛然,号散水道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为邮卒,虽不晓文字,但聪颖过人。听僧辩论,默记经书,探求其理。出家后旋礼云栖袾宏大师,受具足戒。参慈舟,谒南海,说法于大觉寺。参慈舟方念禅师,遂得印可,为曹洞宗青原下第三十五世传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住持广孝寺,四十三年住持径山寺,四十四年住持东塔寺。著述甚丰,有《涅槃会疏》、《慨古录》等。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