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六时半,慧日法堂,瑞霭香氛,四众齐聚。在大屏幕的光影交错间,前沿科技、影视佳片、人文对话、佛法开示,珍馐广备,妙味归一。观看结束,更有传喜法师的精确解读与深入导引,字字句句,殷殷切切,广奥轻柔,悲智深长。这一场场珍贵的甘露法雨,现已辑录成集、隆重上线,愿虔诚渴慕的你,能于此聆正声,思佛德,入妙理,趣菩提。
我们住在寺院里,每天到法堂听听经、闻闻法,这是很重要的。这个世界每天都在说“佛法不离世间法”,想纠正都纠正不过来,“佛法不离世间觉”,“觉”字和“法”字,一字之差,意义相差很多。微信上也是,都在说“处处都是佛法”,这句话对吗?对觉悟的人才对,对没觉悟的人,“处处都是迷惑颠倒”。
所以作为修行人,怎样能趋于觉悟,怎样能在觉悟的路上不掉队,能每天都有增长,这是不容易的。除了要有觉悟的内环境,还要有觉悟的外环境,有这些助道因缘。
“两会”期间,习主席接见文艺工作者时强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请问,何为“明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化就是“明明德”,所谓的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明明德的过程。我们佛教修行也一样,“修行”就是明明德中的那个“明”。如果明德已明,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那就不要紧了,真的就是一切法皆是佛法了。
而我们现在是在“明”的过程当中,这是一个危险期啊。你如果明了,我也不用鞭策你了,但在未明之前,你常会想为什么我要明?为什么我要在寺院里?特别是现在春暖花开,生命力旺盛了,胡思乱想多起来了,烦恼也重了,就会忘掉你为什么在这里。所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要忘掉你为什么到寺院里来,不要忘掉佛陀为什么出家,不要忘掉佛陀为谁而成道,为谁而说法。
就像这两天有人来问过我:“根识现量”和“自证现量”是什么意思?到底什么是“根识现量”?我就问他,我说看到一个苹果,这是不是需要我们眼睛看到,需要我们大脑反应这是一个苹果?这个苹果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的眼根所现,我们的意根所领受的,这就是根识现量。
那我们如果照见五蕴皆空,比如照见色蕴空的话,请问,这是靠根识现量还是靠什么?你眼睛能不能看到色蕴是空的?这就需要一个前提——需要我们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僧给我们传授佛陀所讲的道理,引导我们以智慧去观见。所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首先是文字般若,我们依文字般若去研究,以经典的力量开发智慧,然后才能从文字般若进入到观照般若。到了观照般若这个层面的时候,跟自证的现量才会有一点相应。
世间不皈依三宝的人,他就是皈依根识现量的,也就是皈依外界现象的。但现象是真实还是虚妄?就像那个苹果,它是稳定的吗?是不稳定的。诸如此类,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不坚固的,都是依因缘而显现的,因缘不存在它就不存在了。
所以所谓的“有”,它是因缘合成的有,不是坚固的有,它的本体是空的,你不能皈依它。如果我们肉体的存在还离不开这个“苹果”,就可以知道,那个轮回的“我”,是依附在所有脆弱的有漏的因里面的,所以“我”也是有漏的。
这就是轮回最基本的道理。为什么会轮回,为什么会生老病死?因为我们没有以不生不死、以无漏为食粮。
——摘自传喜法师2019.03.16于慧日寺法堂
观影《地球脉动》开示
往期精选:
恭逢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涅槃日:为何您的告别是在春暖花开之时?
令权威科学家敬仰,更多不可思议往生实例证明佛教修行真实不虚!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