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 HOU GAN
《文化释说》
之读后感
一个知“道”的人,
他首先自己要修道。
——传喜法师
I
悦读慧
《文化释说》读后感
by
上海 读者
提到“永恒”,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种亘古不变的“道”的存在,“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与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本书的带领下,我们穿越时空,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突破狭隘的认知的维度,共同观赏“穿越剧”,古今中外尽收眼底,人类历史漫漫长卷呈现于前。
忆往昔,文明之璀璨犹如明珠,闪耀于人类历史的长廊,留下重要的印记。 而今,人们对古圣先贤与文明愈发淡漠,甚至自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创造的价值高于前人,几乎到了夜郎自大、不可一世的境地。然而我们看到,科技越发展、生活越便利,随之而来的是制造出的新问题,新问题制造新痛苦,然后为求快乐又出现新科技、又带来新问题,如此循环反复,步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人类骄傲地躺在所谓的“成果”上尽情享受“快乐”。我们不禁思考,现在追求的快乐是究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个快乐转瞬即逝,快乐过后依然痛苦,甚至在享乐的同时就种下了痛苦之因。“众人欲求乐,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原来“苦多乐少,喜暂忧长”。那我们该追求怎样的快乐呢?追求快乐的方法何在?
或许正如文中提到的:“对生命的不断追问和对古典文明的不懈探索,逐渐成为一些生命寻路人希冀走出困境、追寻人类古老文明生存智慧的真实路径。”在20世纪,汤恩比博士和池田大作两位思想家对比分析世界各地的文明与思想后,一致认为“能够解决21世纪人类问题的,是中国的孔孟之道与大乘佛法”。
中华传统文化是圣贤文化,蕴藏着大道,有对生命的思考——实现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转凡成圣、从生灭到永恒,也有着对宇宙的探索——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即无量、无量即一……
法师曾开示说,人的生命不只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灵性的。倘若只满足于物质的生命,那生命的价值何在?生命的尊严何在?可怕的是,人们缺乏了生命的理性与智慧,在无尽的欲望追逐中,堕入痛苦的无尽深渊。“礼法之堤若决,安能阻人欲之洪流乎?”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到了悬崖勒马的时候,到了认祖归宗的时候。幸而,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神州大地迎来文化复兴的春天。站在这样的大潮中,我们将如何去做?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
编者语:
今天,您读《文化释说》了吗?欢迎大家微信留言,写下读后的感言,说不定它会出现在下次的甄选专栏里哦!
佛教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