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
聚
多
方
力
量
不
分
宗
派
信众问:慧日寺跟很多寺院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父:是的,有的道场会以宗派分,我们这边就是没有严格地按宗派分。
我的师父是属于天台宗,但是我们自己的传承。比方说我们师父的法名的传承又属于禅宗,师父学的是天台,但是排辈属于禅宗。
我的师父学的教理是天台宗的,修行又是净土的。除了是净土之外,本来佛教各宗都包括了禅、净、密、律的部分。
禅是佛的心,净是佛度我们的愿,然后戒律是我们共同的,佛法的真实意义都是不可言说的,它既是禅也是密。
所以,虽然我们这个寺院属于禅宗寺院,但是我们修行方法上都是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也是以念佛求愿往生为主。
但是往生的方法上我们现在人的障碍是很多的,所以要借助佛的各种力量来帮助我们,虽然从目标上来说是净土,但是我们方法上有很多。这些方法在本质上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消除我们的业障,让我们积累资粮,能够完成往生。
禅,是我们生活当中能有所领悟,即身能感受到佛的欢喜,这对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每一个人这一生当中所修行的阶段不一样,共同地都愿意往生到极乐世界去。
其实中国的佛教自古以来都没有把宗派分得很细,佛法本身是相通的。念佛,念这句佛号,这句佛号本身就是禅,这句佛号本身就是密咒,“阿弥陀佛”本身就是佛的心咒,“唵 阿弥德哇 舍”这本身是一个咒,我们平时大家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像日本人念“阿弥德哇哉”,就是“唵 阿弥德哇 舍”的另一种发声。
其实持的名号和念的咒是没有区别的,这本身就是阿弥陀佛的心咒,总的来说我们学佛了,了知这个世间的虚幻,然后能够超越这些,有漏的能把它堵住,通过戒定慧把有漏的堵住,生命能够提升,然后能够与佛相应,这个是最主要的。
不管是哪里的佛法,最终目的就是要解脱。最重要的就是我师父祂实践佛法,祂还能解脱。祂能解脱,我们跟在后边我们也能解脱,这个很重要。
我们寺院这里有小乘的内容,也有大乘的内容,也有更高的内容,最主要我的师父祂本身的成就是我们弟子最大的一个依靠。现在我们需要把佛法各种的力量汇聚起来。
依止师父学
修
行
信众问:出家人修行,有的僧人禅坐,有的僧人学教理,可以两者同时学吗?
师父说:教理也是为了修行,学了教理就是要起信,心内对佛法的理解就是信;第二步是解;第三步是行、实践。第四个是证。教、理、行、证;信、解、行、证,就是这个过程,学教是为了实践。所以,我们佛教还保持着这样一种——就是在实践上既通过文字去理解,同时又要理解领会到超过文字的东西。
所以,学教理的时候还是依止着师父学,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同于世间的读书,世间的读书可以读到几年级几年级,写什么论文拿到文凭。
但是我们佛教的跟世间的读书还是有区别的,因为要启发智慧,但是智慧又是远离文字相的,所以,在学教理的过程当中,主要就是依止师父,依靠文字同时又能够超越文字,这样才能去“行”。
“行”了之后,这个智慧才能消除我执、我见、自我的障碍,我们跟佛之间所形成的障碍才会融化掉,这时候我们才能跟佛在一起,总的都是有“教”。
从禅的角度来说,或是这个禅师教理上有所领会,他已经要超过文字相了,他可以安住在那边实践它。还有一种学禅的人,他也可以跟着禅师,用他跟禅师的这种心的默契而超越文字得到领会。
但是学禅的人,在修禅的时候允许他超越文字不去看书,但是不代表他以前没看过书。
人
在
法
就
在
禅
宗
就像我们宋朝的时候,那时候高丽国保留了天台宗的很多的法,这些书都在那里保存着,但是在中国却没有了。
后来高丽国的皇帝派他们的大臣,非常著名的一位天台宗的法师,他把这些经书送回中国来。送回中国之后,中国的皇帝很隆重地接待了他们,接下这些经典,也找人陪他来我们天台山。
结果他到天台山一个很小的寺院,遇到了一位法师,跟他谈起来之后,他就决定不回高丽国了。
他学了好几年之后,他说了为什么要留下:因为中国真正的天台宗还有,有一些书虽然不在了,但是这些法,这些法师还在。
中国的禅宗这么兴盛,就是因为禅宗是不立文字的,人在法就在。
——摘自传喜法师2012年慧日禅寺开示
往期精彩回顾: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佛经|佛法|文化|空性|慈悲
美好的一天从发菩提心开始:
如昔诸善逝 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 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 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 次第勤修学
佛教慧日
分享喜乐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