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清供——纪念弘一大师出家一百周年杭州朝礼之行圆满

2018-10-25 09:00: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西湖畔大慈山白鹤峰下的虎跑寺,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法师的出家地。


寻迹——纪念弘一大师出家100周年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一百年前,铅华洗尽的李叔同搁下惊涌风云的雄笔,脱去初兴话剧的华服,由极致绚丽归于平淡,在清寂空明的虎跑寺内出家为僧,法号弘一。


图片

图片

 

绚烂夏花已然悄歇,静美秋叶纷纷如锦。10月17日,传喜法师一行来到杭州,朝礼祖庭,纪念弘一大师出家一百周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师曾与学生丰子恺共同创作《护生画集》,呼吁世人爱护生灵。为践行弘一大师的慈悲精神,法师一行买物命放生。


图片

图片

 

时逢重阳,弘一读书会正于虎跑举行读书活动。读书会成员邀请传喜法师加入其中,共同学习,分享心得。

 

图片

 

浙江美术馆,正在举行“此境风月好——丰子恺诞辰120周年回顾展”。


图片

图片


展览中的126幅丰子恺画作,或将诗词意境融于其中,或展现童心世界,或将人间万象投诸笔端,或怀揣慈悲精神,追求护生护心的旨趣。


图片

 

其中款识为“昔年欢宴处,树高已三丈”的画作,以半面残垣、满地凄草、一棵新树,画出难以掩抑的无常凄凉之景。无常是娑婆世界不变的底色,但无论在战火纷飞处,还是文脉凋敝时,丰子恺一直画笔不停,用艺术唤醒人类的觉性,探索生命的永恒。彼时其画虽如爝火微光,如今再看,却足以照亮千年暗室。


图片

图片

  

五代吴越国时期,东南佛教盛极一时,当时兴修的八万四千阿育王塔、八万四千刻经,以及上承隋唐遗绪、下启宋明新风的石刻造像,成为吴越国崇信佛教的历史证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高峰下的烟霞三洞,存有雕刻于五代、宋朝的石窟造像。石窟内的造像精细幽古,浑然天成。随着时光的流转,纹路虽渐被凋蚀,却依然清晰可辨。洞旁的菩萨造像极为精美,垂首慈视、纤手相交的造型,显得庄严而又慈悲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皇山南麓,存有雕刻于吴越国时期的石窟造像。在一石窟佛龛内,西方三圣等七尊造像宏伟富丽,神态慈祥宁静,线条细腻柔美,颇具大唐遗风。


图片

图片

 

石刻造像上曲走流回的衣纹,眼角眉梢的慈意,是佛菩萨的庄严化身。而灼灼然的佛法真谛,无来无去的法身境界,则在历代祖师的洞然心悟中。以“一心”总摄各宗、继智者大师后的佛学集大成者、阿弥陀佛的化身——永明延寿大师,便是吴越王国最珍贵的存在。


图片

图片

 

西湖南屏山慧日峰下的净慈禅寺,初名慧日永明院,是吴越国王钱俶为永明延寿大师所建。其寺古意隽永,蕴藉风神,拥据“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两大西湖胜景。


图片

图片

图片

 

掩映的绿意间,延寿塔院悄然静立,一如祖师谦卑无我的超然德行。院内仅有一座大殿,名“宗镜堂”。因延寿大师融会贤首、法相、天台宗的教义,提出禅教兼重和性相融合的主张,于此撰成《宗镜录》一百卷,故而僧众以“宗镜”名堂,以资纪念。


图片

图片


殿内供奉着延寿舍利塔,该塔仿照天台山智者大师真身舍利塔而制,为汉白玉雕造,呈塔楼阁式。底层正面的龛内,有一尊延寿大师的坐像。

 

图片

图片 

南屏的晚钟穿过一湖秋水,来到西湖以西的五云山,嫋嫋素云因之止步,栖留于此清凉妙境。修篁繁茂的云栖竹径内,有吴越王建造、莲池大师重振的云栖寺,有埋藏圣骨、一抔清土的莲池大师墓。


图片图片

图片

 

莲池大师是自永明延寿大师以来,融禅净教律为一体的集大成者,为净土宗第八代祖师、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被清雍正赐号净妙真修禅师。著有《阿弥陀经疏钞》、《竹窗随笔》等法汇文集,他主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整饬清规,普劝念佛,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

 

图片

图片

 

一方山水是一片心灵的境界,一瓣秋霜也能映照出圣贤的心性。无论是虎跑漱玉,云栖幽处,还是玉皇石刻,净慈晚钟,以及晚晴老人的字,缘缘堂主人的画,皆如一个引子,将观者引至函盖乾坤、泯然皆契的境界。


图片

图片

 

只有在如如觉照中,山水风烟才将超越色相的妍好,显露其本有的风光,这正是生命的清供啊!



往期精彩回顾:

重阳节,你看到老人的美了吗?

都在同一个凉亭歇脚,为什么还要争吵?

佛弟子的每一天,都不能虚度

佛陀说:我对你笑,或者你对我笑,皆是欢喜

我皈依啦!然后呢?

你在轮回中不亦乐乎,祂在法界里全年无休……

“南无阿弥陀佛”,这不是一个口号……

你要的天长地久,就在这里

「阿弥陀佛此刻就在!」——一位高僧圆寂前留下的答案

这个法真奇特!佛菩萨和八宗祖师联合推荐!

佛陀一生说法,重点就在这个法门

冲过这片火海,就问你敢不敢

这八个字,是佛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总结

这部经,是极乐世界的说明书

清凉山上说清凉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图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图片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相关文章
·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七(2) 初分转生品第四 之一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七(1) 初分相应品第三 之四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六 初分相应品第三 之三
· 虚空在我们心地,如片云点太清里
· 龙树菩萨:赞般若波罗蜜偈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 初分相应品第三 之二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2) 初分相应品第三 之一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1) 初分学观品第二 之二
· 咫尺西天,不隔毫厘
· 她为何让我如此动心——一位行者对寺院的告白(庙宇风采,让人神往)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 初分学观品第二 之一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 初分缘起品第一 之二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 初分缘起品第一 之一
· 当光明入于黑暗
· 印光法师: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 孝行天下——“以孝治家”在行动
· “德”与“利”,哪一个更长久?
· 沙弥虽小不可轻
· 一身兼承禅门五宗,重兴六大祖庭,百岁虚云老和尚圆寂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