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2018年8月12日
农历七月初二
莲池大师圆寂纪念日
池
大
师
大师生平
莲池大师,法名祩宏,字佛慧,自号莲池。与紫柏真可大师、憨山德清大师、藕益智旭大师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
莲池大师俗家姓沈,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17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27岁丧父,32岁母亦永诀,大师决志出家修行,在西山无门性天禅师处落发,于昭庆无尘玉禅师座下受具足戒。
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法门,主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融合禅净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被后世尊为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
临终前半月预知时至,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七月初二安详念佛而逝,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
虔
诚
持虔诚心 行万里路
大师善根深厚,十八岁时就知道要了知本具佛性。受具足戒后,策杖游方,遍参知识。六载崎岖坎壈,行头陀行。大师游五台山时,感应文殊菩萨放光。参学遍融禅师,老禅师教喻:“要守本分,不要贪名逐利,不要攀缘,深信因果,一心念佛。”大师拳拳服膺。
后参笑岩宝祖,辞别向东昌的归途上,闻樵楼之鼓声,忽然大悟。乃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憨山大师推允此为莲师开悟偈。
慈
悲
云栖苦修 慈悲发愿
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入杭州云栖山,搭建茅棚,居修念佛三昧。
山中多虎,时常伤害村民,大师慈悲发愿,诵经施食,不久老虎不再患害百姓。亢旱年,村民恳请大师祈雨,他说:“我没有祈雨的法术,我只会念佛。”村民却坚持请求,大师手击木鱼,循田埂念佛,一时,雨下如注。
村民及信众们自发地为大师建造禅堂寺院,即云栖寺。自此,法道大振,四方游子依止修行,遂成一大丛林。
大师爱云栖之环境,离杭州较近,为山幽境胜之地。莲池大师结茅驻锡,使云栖寺成为历数百年而不衰的专修净土道场。
惜
福
栖冲业简 德高望重
大师朴实简淡,虚怀应物。自奉俭朴,自有道场以来,未曾妄用一钱,凡有香俸盈余,便施散给其他寺庙的和尚。施衣药,救贫病,常行不倦。
大师生平惜福,年老还是自己洗衣,净溺器,不劳烦侍者。终身一袭布衣,一顶麻布蚊帐用了几十年。
大师愿海洪深,义天高朗,四心无量,六度齐修。荷担一代时教以摄受群迷。顾退然以身居学地。虽童稚沙弥未尝受其一拜,至耄年不能起伏,犹必跏趺合掌,稽首于席,致不安之意,足见大师之谦德。
持
戒
念
佛
严持戒律 普劝念佛
大师一生通宗通教,于华严很有造诣,然而他却一心净土。明因慎果,重真修实干,以戒律为基本,以净业为指归。整饬清规,在南北戒坛久禁不行的情况下,大师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为证明。精严律制,令众僧半月诵《梵网戒经》及《比丘诸戒品》,并亲自著述,阐发戒律精义。
有人问:“大师,你修行的方法是什么?”莲池大师回答说:“我平生所务,唯南无阿弥陀佛。”大师深感净宗念佛法门乃至简至易、普摄诸根、仰赖佛力、圆证菩提的无上大法,故殷殷普劝念佛往生净土。
预知时至 自在往生
大师临终前半月预知时至,到城中告别诸弟子及故旧朋友,只说:“我将到其他地方去。”回寺用茶汤供养众僧,告诉大家明日将行。
七月初一晚上,大师进入大堂坐下,嘱咐大众:“我的话大家可能不爱听,我就像风中的灯烛,油尽灯干了,只等一撞一跌,才相信是真的,明天我要出远门了。”
第二天夜里,大师入方丈室,示微疾,瞑目无语。城中诸弟子赶到,哀请留嘱,大师睁眼开示:“老实念佛,不要装模作样,不得标新立异,坏我规矩!”说完,向西称佛名而逝。
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入塔于五云山麓。
大德盛赞
“惟莲池大师的才具,
足以经邦济世;
悟性,足以传承心印;
教理,足以契合根机;
戒律,足以护持正法;
操守,足以警励世人;
规约,足以疗救时弊;
若不是法身大士来开朗末世重重昏暗,
谁又能做到这些呢?”
——憨山大师
▲莲池大师塔
忆祖师恩德 愿佛法长兴
遥想十多年前,
传喜法师住持杨岐寺时,
常常去云栖竹径莲池大师墓前
扫塔、参拜,
忆念祖师恩德、怀念祖师德行,
并祈祷祖师加持,
祈愿佛法能够早日复兴,
佛光普照,造福人民、
造福国家、造福这个世界。
值此祖师圆寂纪念日之际,
愿我等弟子学习祖师大德
真修实行、一心办道、
自觉觉他的大乘菩萨道精神
以及谦虚好学、严持戒律、
不犯威仪的高尚德行,
深入经藏,真修实行,
自觉觉他,早日彻证本来,
离苦得乐,圆满究竟解脱。
往期精彩回顾: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