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这是一部法国老电影,质朴的内容、平凡的故事,却有着震撼心灵的力量。
故事开始于1949年的法国。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家马修,到寄宿学校当助教老师,由此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
在这所学校里,基本都是一些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野孩子”。严格意义上讲,他们是一群让父母失望、让老师绝望的孩子。
然而,马修老师的到来,却改变了孩子们的现状,创造出了奇迹。
到学校的第一天,在学校大门口,马修问小男孩:你在干什么?
小男孩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我正在等着星期六,我的父亲会来这里接我。
这个孩子名叫佩皮诺,每天都会在校门口等待着父亲来接他,但他的父母在二战期间已经身亡。
马修于心不忍地说:但是今天不是星期六。
在学校里,马修老师一直关照着这个最小的孤儿,以免其他学生欺负他。
貳
校长的教育风格遭到马修老师的反对,但人微言轻,马修也只能坚持自己的教育风格。
第一堂课,孩子们就给了马修老师一个下马威。他一不小心摔倒在讲台上,孩子们顺手拿起他的公文包,到处扔传。
校长料定了马修搞不定这帮孩子,临时突袭,检查上课情况。
瞬间,教室里鸦雀无声。校长本想找几个闹事的学生体罚,没想到马修老师却为孩子们隐瞒。这让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这个老师跟别的老师不一样。
离开学校的学监老师在交接工作时,告诉马修老师每个孩子的特征和背景,并且告诉他,让麦神父受伤的是哪个孩子。
马修老师并没有像校长那样体罚学生,而是让那个孩子主动承认错误,让他每天课余时间到医务室照顾受伤的麦神父。
照顾麦神父期间,这个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犯下的错误,自责万分。
叁
很多人看到孩子的恶,只有马修老师看到孩子本性的善良。
校长说:永远不要指望这些孩子变好。
马修老师却说:永远别说永远,希望就在前方。
他认为: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而不是无处不在的罪恶。
当所有老师甚至家长们对这些孩子都不抱有任何希望的时候,马修老师却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名字和理想,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
让马修老师感到欣慰的是,每一个“坏孩子”都在一笔一划地写着自己的梦想,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想当一个歹徒。他们有的想当消防员,有的想当拿破仑,有的想当军人,有的想成为一个热气球驾驶员……
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都是那么美好。
肆
孩子们不断作“恶”调皮,马修老师不断用爱去感化他们,教育他们。
有天晚上,孩子们正在边打闹边唱歌,看到马修老师突然到来,顿时感到心虚。没想到马修老师却笑他们唱歌音调不标准,教他们唱歌。
这件事让马修老师生起了组建合唱团、用音乐来感化孩子们的想法。
他重新拿起笔为孩子们作曲、写词。那一刻,他仿佛获得了重生,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在组建的合唱团里,马修老师挖掘出了一个非常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一位未来非常著名的音乐家——皮埃尔。
他不断说服皮埃尔母亲,把皮埃尔送进最好的音乐学院,发挥他的天赋。
伍
事情发生了转折,由于校长办公室里丢了钱,校长一气之下禁止孩子们所有娱乐活动,合唱团解散。马修老师不得不偷偷在学生的宿舍,每天晚上继续教孩子们唱歌。
马修老师带领的合唱团为校董事们的演出非常成功。校长想独享教学成果,正在升官加爵的时候,学校发生了火灾,校长不得不赶回学校。
校长因没有到手的爵位恼羞成怒,开除了马修,并且让马修立刻离开,不准再见孩子们。
当马修老师走到教学楼下的时候,发现从空中扔下很多纸飞机,每张纸上都是孩子们写下的祝福。孩子们在教室里,边唱着马修老师教的歌,边用纸飞机传递着对马修老师的爱。
马修老师看着这飘落的祝福,欣慰得热泪盈眶。这一幕,温暖得让人落泪。
这些表面放荡不羁的“坏孩子”,此刻却如天使一般。而马修老师,他是一个失落的音乐家,一个失业的学监,但却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家。
他这样介绍自己:我单身,但是我有60个孩子。
在他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爱才是果实。没有坏孩子,只有缺少爱的老师。
师
父
说
从影片的名字《放牛班的春天》,我们可以解读出这些“问题孩子”已经被社会和家庭隔离或者遗弃。虽然他们大多处在豆蔻般的年华,但面对世界的不接纳,他们也认同外界的评价,自我放弃。孩子们的生命好像已经走到了冬天,走到了尽头,毫无生机!
马修老师不愿意看到这些生命的凋零。他相信学生的纯真,他以温和的作风感化他们,用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在的能力。他用爱让这些孩子们看到了希望,他的到来改变了孩子们生命的轨迹。
在这个过程当中,马修老师付出了极大的忍耐。我们在这位老师的身上,看到了佛的影子;在这些学生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
马修老师与佛陀改变人的内在动力都是源于如春日暖阳般的爱。佛陀来到五浊恶世,以大慈悲心来救度我们这些被贪嗔痴染污的众生,让我们在灰色的晨曦中,看到生命新的方向,引导我们进入生命的高级序列。
声明:本文内容转自「涔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