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阿育王的福报从哪里来?

2016-12-31 06:27: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慧日晨景


现代社会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追崇:只有物质生活搞上去了,才能有信仰;只有具备经济实力了,才能一心向道,并以此来解释为什么经济发达的地方寺庙多,反之则寺庙廖廖。比如宁波是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宁波一个市就有近千家的寺院,而鄞州一个区就有九十五家寺院。

 

但实际上,经济发达程度与佛教信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宁波市的时候,这方土地上就已经有佛教了。例如七塔寺就早宁波市两百年建立;我所在的慧日寺,刚开始建寺的时候,那里还没有人烟,只有日头起落、海潮出没;天童寺和阿育王寺则更早。1700多年前,晋人刘萨诃病危,夜梦梵僧示意超度,病愈后即出家,法名慧达,并按梦中指示,寻找到阿育王塔及佛舍利,后慧达即于此处结茅。此为阿育王寺开基之始。

 

图片
宁波阿育王寺舍利塔


那佛舍利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境内的?史载,公元3世纪时,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阿育王将佛舍利盛入八万四千宝函,分布各地,筑塔供奉,其中就包括中国。

 

阿育王的一生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时期:黑阿育王时期和白阿育王时期。黑阿育王时期,崇尚暴力,到处征战,以其大福报统一了印度。直至后来,一位阿罗汉去度化他,让他忆起了前世:


阿育王的前世,当他还是小孩子时,有一天和小伙伴一起玩过家家,这时外出化斋的佛陀远远走来,他一看到就目不转睛肃然起敬,问身边的人:“庄严的佛陀来这里做什么?”别人告诉他,这是佛陀出来化斋了。小孩子过家家我们都知道,是把泥巴当米饭的,于是他就很天真的说:“那就把我今天中午煮的饭供养给佛陀吧。”说完就捧着一捧土来到了佛陀面前。

 

阿难尊者本想拦住这调皮的小孩,被佛陀阻止了。这个纯真的孩子捧着土还够不着佛陀的钵,他的一个伙伴就趴在地上,他踩在小伙伴的身上把土郑重地放入佛陀的钵中。佛陀欢喜地接受了这特殊的供养。既然已有供养,佛陀便与阿难尊者返回精舍,佛陀说:“今天中午得到好供养了。你把这些土分两份,一份抹在我禅坐的房间的墙上;另一份铺在我吃饭之后所经行的路上。”佛陀接着又说:“这个供养我的小孩百年之后会做铁轮王,统治印度,那时他会护持我的教法,进行大力的弘扬。”这个供养一捧泥土的小孩就是后来的阿育王,趴在地上的小孩就做了他的大臣。

 

所以来到佛地,“乃至散乱心,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大家来慧日寺,一进门就能看到那块天然的大石头上刻的两个字“福田”。想要福报?到哪儿去收获福报?到三宝地。佛是福慧圆满的人,法是佛告诉我们的生命真谛,而僧宝从佛陀到现在相续没有间断过。所以三宝地很神奇,是可以种“福”的。

 

——摘自传喜法师2016年10月3日

佛法心灵讲座暨蒙山超荐法会开示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

图片


相关文章
· 佛七讲话:如何念佛
· 《舍身饲虎》温情开播
· 驾慈航返故里 还娑婆度众生——国际华人短期出家体验营圆满
· 倦客知返 永离轮回
· 有声书 • 科学的发展与佛教
· 人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善良是什么?
· 成长是孩子自己的,父母只能陪伴不能替代(6分钟短片萌化你)
· 倦客知返 永离轮回
· 有声书 • 人人可转凡成圣
· 下菩提种 耕念佛犁
· 不期而遇的温暖 附传喜法师开示
· 海浪涛涛向彼岸 直入涅槃不复返
· 甘露遍洒兰卡威
· 有声书 • 好风水有德者居之
· 母爱如佛
· 甘露遍洒兰卡威
· 有声书 • 圣人出而黄河水清
· 悟公上人:不动才方尊
· 祥云瑞霭绕斋场 供佛斋天种福田
· 发生在圣诞节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