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相由心生,圣人是有圣人相的

2016-12-03 06:41:00 发布: 人气:19

图片


图片


我在没有接触中华传统文化之前,总觉得人生找不到一点快乐,得也苦失也苦,生命就像欠缺了什么,整日失魂落魄。我是带着“苦”去感受、去探索生命的真相的,在上海的福州路,一家一家的书店,一本一本地看书,没日没夜沉浸在儒、道的各种经典文籍中,直到最后遇见佛家。

 

而在正式接触到佛教前,道家的经典《道德经》对我影响很深。《道德经》第一章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开始看不懂,中国传统学问,往往开篇就直指最高境界。直到第二章才稍微有了点眉目,经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圣人知“道”,所以不会再在“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上做文章。“行不言之教”,为什么不说话也能教人?他的相不一样,他的磁场不一样,比如我的师父,一个把中华文化用生命承载下来的人。


图片
悟公上人德像 


圣人是有圣人相的,所谓的相由心生。一个有内圣的人,会由他的相展现出来。我师父的法相就如你在寺庙里看到的佛像一样:两耳垂肩,慈眉善目。我在师父身边做侍者十几年,无论怎样的人,只要一沾到师父的边,烦恼顿时就没有了,来的时候愁眉苦脸,回去已经喜笑颜开。也就是说,在他的身边,你会感受到强大的正能量的辐射,会被他的圣贤之气所感染,从而激发出对“道”的喜悦与信心。这就是不言之教。

 

学传统文化,要有模范人物在内心伫立。孔老夫子总是把尧、舜、文王、武王、姜太公等作为“人”的表率,乃至像晏婴,他所拥有的品格德性也完全可以成为后代为人的榜样。我师父也是这样,从不做广告,也不会说普通话,但座下依然有上百万的徒弟,每天依然有世界各地的人赶来朝拜礼敬。我那时做侍者,门一打开,经常都是人潮如涌。中国有句话:山潮水潮不如人潮。兰生幽谷,花中君子,散王者之香,这就是圣者的人格魅力。

 

如果每一位炎黄子孙都能见贤思齐,精进于道,慢慢地就会转凡成圣,就能为这个社会输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这事实上就是在助力民族复兴,就是在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摘自传喜法师2015年4月18日山东大学讲座“观澜知源”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

图片


相关文章
· 《钵水明镜》:我们的世界观
· 弘扬净土密护诸宗 明昌佛法潜挽世风 ‖ 印光大师圆寂纪念日
· 方泽怀古 地坛问道 ‖ 传喜法师做客甲和灯,畅享中华传统文化
· 学诚法师告诫佛弟子:修行千万不可乱吃药
· 弘扬净土密护诸宗 明昌佛法潜挽世风 ‖ 印光大师圆寂纪念日
· 方泽怀古 地坛问道 ‖ 传喜法师做客甲和灯,畅享中华传统文化
· 五台山百岁高僧梦参长老呼吁:学佛的人,不要再迷信!
· 《钵水明镜》:以音声作佛事
· 悟道老和尚法语:声声弥陀,声声唤醒自心
· 隆重推出 ‖ 英文版《迷殇》
· 传喜法师:但怀凌云志 定得证金仙
· 供佛的花,上供完下施 ,得无量福报
· 《钵水明镜》:巧把尘劳作佛事
· 悟道老和尚法语
· 传喜法师:观音开库日再谈六祖大师的智慧
· 建造寺院和塑画佛像的功德利益
· 《钵水明镜》:人生的财富
· 悟道老和尚法语:一番提起一番新
· 会伤害我们的是对事情的想法
· 《钵水明镜》:好人好事多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