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儒释道统 文明核心

2016-06-22 06:27: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儒家”又称为叫“道学”,他有一整套治世的学问,从修身、齐家、治国到平天下,都有一整套的理论。儒家在丰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借鉴了很多佛教的理论和方法。在修持上,儒家重在以人为中心。


从“儒”到“佛”,是很宏大的一个话题,我们用小比喻来说大话题。儒家就像北方人吃的面片一样,在吃言吃,讲究怎么把面片做好吃。道家也是以人为中心,他也重视在“吃”上做文章。人可以长寿,人可以升天,人可以成仙。他把人的美好理想拉长,就好像把面片拉成面条一样。佛教既不违背面片,也不违背面条。佛门有一句话:“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儒释道大抵上是这样的一种关系。  


在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儒家最高的精神境界是“在明明德”,这个提法有些接近我们佛教中提到的自性,令大家能明白自己的自性而止于至善。我们常说人格,什么是人格?在《大学》中,这个格来自一句名言: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致知。任何人,不管你在做什么,能够安于当下。安于当下(的规矩)就是“格”,“格”相当于规矩,然后回光返照,领悟出你的方圆。这个“方圆”恰恰是指我们的“心性”。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领悟到方圆,行行都可以出状元,这是儒家思想中“格物而致知”的一种方法。至于“致知”,还是佛教在这个方面讲得更多更完美,特别是怎么开悟?怎么悟后起修?


儒释道之间,虽然有有机的结合点却各有各的特色。佛教是出世的,但是,祂却以出世的智慧来完成世间的事业,在这个层面上,佛教又可以涵盖儒道两家。但是,你如果不学儒道,没有儒学或者道学的基础,也不会有今天我们中国的佛教现状。中国佛教为什么这么蓬勃兴盛,就是因为有深厚的儒家思想、道家修养的基础。儒家确实他有自身的一整套方法,但越来越多的人却不知道儒家的修身养性之道。道教也是这样,过去还有道法可传,现在道法也是越来越少了。这个方面,我们佛教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从教理和从方法上,都保存着丰富的知识,两千多年来没有中断这个传承。比喻说嵩山少林,大家都知道天下武学出自少林。但是,武学这个“武”对我们佛教来说,它是一种定,它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武不在武,而在定。又比如,佛门讲究在行住坐卧中修行,眼耳鼻舌身意,以及内心和外形如何调整,佛教还有这方面的传承。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的命脉没有中断过。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

图片



相关文章
· 【重要】怎么才能知道,什么法门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 传喜法师《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讲经(连载)七:一者牟尼世尊说入‘阿’字观。”
· 传喜法师:世界和平从吃素开始(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场景)
· 狗狗,我们回家了(温暖整个朋友圈)
· 舍利塔下拜佛牙 柳溪山房度有情
· 传喜法师:慧日寺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 传喜法师《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讲经(连载)六
· 汉传佛经传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分论坛圆满结束
· 传喜法师:发菩提心,从念父母恩开始
· 人民网发声:64%的受调者支持立法禁止食用狗肉
· 敦煌何时再辉煌 ——传喜法师“2016汉传佛经传译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感
· 传喜法师:一个丑陋的人是不喜欢照镜子的
· 传喜法师:《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讲经(连载)四:智慧的本体
· 北大教授楼宇烈:我学佛法几十年的体会(平实而深刻!)
· 传喜法师:何为天下至孝?
· 传喜法师:施食本身就是布施
· 2016汉传佛经传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开幕
· 传喜法师:佛法是开启智慧的钥匙
· 传喜法师:正法久住的基础是戒律
· 传喜法师:在当下的社会怎样快乐地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