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菩萨行为己任,以弘法利生、利乐有情为职志;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之心;见众难度,不生厌倦之想。
我生于忧患,长于战乱,自幼受祖母启蒙学佛,感悟世间无常,浮生多苦,故十二岁辞亲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于长春般若寺,求学于哈尔滨观音寺佛学院及青岛湛山寺佛学院,受教于倓虚、定西长老座下,并接法于倓虚长老。
乱世所迫,一九四八年辗转南下来港,就读于华南学佛院;一九五一年,随定西长老与华南学佛院众学僧创东林念佛堂,专弘净土,勤修念佛。其后数十年间,荆棘满途,荜路蓝缕,历尽艰辛,先后开创香港菩提学会、西方寺等道场。然时刻不忘倓虚、定西、乐果三位长老之法乳恩深,恒以“教演天台,行归净土”为宗旨,未敢稍有懈怠,竭尽所能,奉献己力,唯愿“将此深心奉尘剎”,以期报佛恩、国土恩、父母师长恩、众生恩于万一。
祖师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是故净土门中,以信深愿切为要;所谓真信者,要笃信佛力,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只要一念回光,便同本得。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行者,一心念佛,求生佛国,得不退转。佛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分两路,事不归一;情专志笃,三昧速成。
虽时在末法,唯修行之人,勿因根浅而自卑,勿因愚钝而不修,勿畏艰难而退怯,勿视容易而轻浮,勿求快速而不长久,勿懈怠而无勇猛。期众弟子等,发广大心,立坚固愿,肩荷“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之重担,行菩提之大道,履四弘之誓愿,“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以坚毅勇猛、精进不懈之精神,光大如来家业,弘扬净土,普度有缘,将契理契机之佛法,广为弘扬,传播至世界每一角落,令更多有缘人,因佛法之光而蒙福得益。
经云:“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身求安乐。”所谓“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相可得;圆满菩提,归于湛寂。是为真佛子之发心、发愿。祈佛法久住,慧焰永续,法灯长明,普济苍生,普度群萌。我愿如斯,盼众弟子等,常怀报国之心,恒发度生之愿,菩提路上,勇往向前,直走下去。
(香港西方寺万佛塔与宁波慧日禅寺孝亲报恩塔)
永惺长老法名演霖,1926年生于辽宁喀喇沁左旗县,俗姓刘,12岁出家,1942于长春般若寺受具足戒。先后就学于哈尔滨观音佛学院、青岛湛山佛学院、香港华南学佛院。先后于香港创办东林念佛堂、西方寺、虚云和尚纪念堂、菩提学会、东林安老院、菩提佛学院、华夏学院及美国德州佛教会等,历任西方寺住持、香港菩提学会会长、香港佛教联合会副会长、香港佛教僧伽会董事、美国德州佛教会主席、华夏学院董事长等职,并经常带团访问美、加、日、韩及东南亚诸国,以促进佛教文化之交流。他以香港为基地,修建佛寺、传承佛法、捐资助学、救济众生,将菩提善业延伸至内地和世界各地,并成为天台宗第45代教观总持。
(传喜法师与永惺长老合影)
1995年,永惺长老在无锡与传喜法师一见如故,惺惺相惜,此后多次在国际会议和重大法会上再续佛缘。
由《大公报》和《人民政协报》共同发起主办的2014最具影响力中华寺院公鉴活动中,永惺长老创办的香港西方寺和浙江宁波慧日禅寺众望所归,获得公众评选的2014年“最具教育影响力的中华寺院”的美誉。
(资料图:宁波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参加首届“同发菩提心,共筑中国梦”——中国佛教三大语系携手祈福香港和谐大典暨2014最具影响力中华寺院公鉴盛典活动)
长老教演天台,行归净土,高风堪仰,一如古德,长老示现无常,我辈痛失慈海明灯,无限惆怅,惟愿长老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