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文明里庄严人生

2015-07-29 17:12: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面对重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教育应如何作为?如何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究竟如何培养实现中国梦想和民族复兴的人才?

  一个深山里的和尚,他自称为“非主流的非主流”,而有人却说他是“文化学者”、“教育家”、“彩虹法师”,还有人说凡是他出现的地方就“彩虹当空”。

  传喜法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大家对他有这些称谓?他住持的浙江宁波慧日禅寺为什么能获评“最具教育影响力的中华寺院”?

  日前,当代著名教育记者李炳亭带着诸多疑问而来,且让我们跟随他,一起走进慧日禅寺,走近传喜法师,共享这场思想的盛筵——


【“文化学者”“教育家”“彩虹法师”,

您更喜欢哪个称谓?】

  李炳亭:您是名人,我不知该怎么介绍您更合适,网上至少有三种说法:称您是文化学者、教育家和彩虹法师,您更喜欢哪个称谓?

  传喜法师:这都是大家给予的厚爱,作为我来说是很惭愧的,每一个称谓我都不敢当,都是对我的鼓励,我会把它变成动力去努力。图片
  李炳亭:我看到您有很多粉丝,写了很多文章称赞您,您能把儒释道三教贯通起来,因此称您为“文化学者”。

  传喜法师:我在学习,然后跟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学习的快乐。

  李炳亭:大家评价说,您在冲出围墙做教育,您的法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说您是“教育家”。

  传喜法师:阿弥陀佛!

  对文化来说,一旦产生就没有界限。佛教的智慧,或是我们祖先传承的文化,其实在分享的时候是没有界限的,特别现在有发达的交通、便利的媒体,现在交往和信息交流非常方便。
  李炳亭:大家称您“彩虹法师”,您弘法的时候常有彩虹相伴,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其他,您怎么解释呢?

  传喜法师:多年以来,彩虹现象,是频频出现。从我们的知识范围来说,它应该属于自然现象,但跟我们弘法的场景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易于让人产生联想,这种瑞象跟活动之间的关系,我们很难去理解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我往往把它称为“巧合”吧。

  十几年来,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很高,像这次刚结束的山东行程里,13天里出了8天彩虹,很多人由此也对我们祖先的文化升起了一种信心。

  这种天象,古书有载,现在重现于我们文化氛围的背景中,还是易于让人联想的,引发了我们对祖先文化思考的一种力度,这种衬托会促进我们更加认真地去思考。图片

  李炳亭:就是说,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有可能是一种人文景观,甚至是一种精神的呈现,可以这样讲吗?

  传喜法师:应该说,文化有文化的力量,我们每次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会有这种天象的话,这本身就很易于让人联想。今天我们也不知其所以然,也不敢下结论,反而对大家学佛、学习传统文化升起信心是很有帮助的。很多人在看到这种天象的时候,幸福指数、欢喜心肯定是上升的。
  
李炳亭:熟悉慧日寺的朋友讲,在慧日寺看到彩虹的概率很高,慧日寺也叫“彩虹寺”,以后想看彩虹就来慧日寺。

  传喜法师:这也是一种。任何一种好的现象,我们不敢有贪求之心,别人这样子说的时候,其实我内心里也有种想法,别人都说是“彩虹法师”,可哪天彩虹不出了,那我岂不破产了吗?所以我也不敢去祈求这些,有或没有,非我所想。对我而言,只是偶然巧合而已。

  阿弥陀佛!

图片

【我的哭点很低】

  李炳亭:您知道您的粉丝最喜欢您哪一点吗?您猜猜看。

  传喜法师:我自己很难想像他们喜欢哪一点,有时候我觉得我自己身上有一股倔劲吧,这有可能是成功的地方,也有可能是失败的地方。

  李炳亭:在慧日寺待了几天,我发现您的很多弟子看到您,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是什么在打动着他们?

  传喜法师:生命,其实是有深度的。长久以来,无论我们学习知识,还是社会文化以及生活中的这些话题等,真正能够触及到我们生命深处的东西太少,虽然每个人活着,但在生命深处有时却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当讲到信仰、讲到佛教时,这时恰好能够打开这扇心灵之门,一旦触及到心灵深处,泪水就会潸然而下,那是情不自禁的。

  有时,泪水也是一种语言吧,也会喜极而泣。图片
  李炳亭:这次慧日寺之行,有幸赶上了您主持的一场法会,在现场看到很多人都在哭,听您的弟子们讲:师父在开法会的时候也会哭,是什么东西让您哭的呢?

  传喜法师:从佛教的角度,这个世间不仅有人,还有畜生、鬼道,甚至也会想到我们的父母、生生世世的父母。佛教的人生观是广义的,有六道的观念。在六道轮回中,如果你看到这些众生跟你的实质性关系,就是你的父母的话,或说,如果我知道我的父母在做牛做马,在地狱里受苦,那比在医院里开膛破肚还要痛苦时,又怎忍心我们的恩人在受苦而自己却袖手旁观呢?

  再来,一个人学佛之后心灵会越来越敏感,这个生命跟自然、跟人的关系会更融洽,更容易体验到别人的感受,也更容易被自然景观、被人的情感所触动。

  这种生命的敏感提升了生命质量,但不一定带来更多快乐,至少是一个人在提升了生命质量后,能够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所以,学佛更容易体验孔老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能体会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在法会或讲法的过程中,“那些流泪”都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因为佛的经典都有讲到我们生命之间最美好的那种关系,甚至怎样用佛法的智慧和力量去报答父母,报答天下的有恩者,报答他们的恩德,这时最容易触碰到心灵的最柔软最敏感最悲悯之处,也最容易产生悲悯苍生的情怀。图片
  李炳亭:看过您视频或参加过法会的信众,有的说:这个法师“笑起来迷人,哭起来动心”,您知道自己爱哭、爱流泪吗?

  传喜法师:是。有时候我也想忍住,不流泪,但有时情不自禁。我就跟大家解嘲说:我这个人哭点很低。

(未完待续)

文字编辑:妙德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图片


相关文章
· 太暖心了!献给所有心地善良的人们
· 虚云老和尚:用逃命的心来办道
· 真实不虚
· 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 梦参老和尚:在家诵经而不护持寺院,等同谤僧!
· 人类到底来自哪里
·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 度一切苦厄
· 佛教的空观
· 善生聚福慧——传喜法师应邀南下,走进学校探讨“幸福人生”之心灵讲座
· 开智的楞严 成佛的法华
· 不能以分别意识作圣解
· 诸佛大愿 正法久住
· 宣化上人:修道不要太聪明
· 应无所住
· 求无漏功德 入解脱之门
· 生姜是七种人的“死穴”,少吃为妙!
·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 | 2015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初三)
· 11位高僧圆寂前的珍贵开示
· 观澜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