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传喜法师在下榻宾馆,接受了凤凰网佛教频道山东站记者的专访,法师讲述了自己与凤凰卫视早在2006年所结下的缘分,赞叹凤凰网在佛教文化的推广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釆访开始,记者请法师讲述第一次来山东的因缘。传喜法师回忆了1991年大年初一,自己第一次来山东,登泰山崂山的经历。那还是在出家之前,传喜法师为了探寻人生真谛,接触学习了儒道文化后,萌生了寻仙访道的想法。那时,法师因为对道家的理论和修行方式有了解和实践,发生了一些身心变化,开始了对内在生命的探索。在山东泰山,法师还第一次克服心理的障碍,开始恭敬顶礼儒、释、道三家的古圣先贤。
凤凰网记者请问法师这次山东监狱弘法的感受。传喜法师告诉记者,自2004年受海涛法师邀请赴东南亚弘法开始,便常常会去国外的监狱讲法,感觉到那里特别需要借助佛法来安定和慰籍心灵。在国内也考虑过这方面的计划,并于08年与海口监狱长曾有过交流,虽然那次自己并没有实现监狱讲法,但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引进监狱的建议,促使海口监狱在国内监狱系统成为引进传统文化教化服刑人员的典范。这次在山东机缘成熟,首次于潍坊实现了这个想法。
传喜法师告诉记者,当他对服刑人员讲法时,并没有将对方预先设定为罪犯,而是抱以同理心和同情心,平等地分享智慧,所交流的话题本身也超越了服刑人员的局限,具有普遍的意义。演讲开始,法师以潍坊本地的老祖先和古圣先贤,从舜帝、姜子牙、到公冶长、晏婴的故事,拉近与服刑人员的距离,所产生的基本信任,是心灵讲座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记者请传喜法师讲述了与悟道大和尚和桂仑老法师两位高僧大德的因缘,法师回忆了92年朝山时,在新昌大佛寺,与师父悟道大和尚最初的缘分,和之后12年间亲近师父的过程。
之后,记者请传喜法师分享师父悟公上人对于法师来讲,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传喜法师动情地忆念恩师,在皈依悟公上人之后,并没有像当时多数人一样选择就读佛学院,而是作为师父的侍者长期亲近师父。老一辈的高僧,经教义理和实修方面都经受了严格的训练,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悟公上人在抗战时期还做过救护队队长,文革时又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凭借忍辱修行,上人全部都能坦然面对,其德行的厚重,感人至深。作为一个佛弟子,悟公上人的宗教情操、对佛教的感情,是在书本里见识不到的。因此在传喜法师眼里,上人本身就是法,佛教之于上人就是祂的生命,救度众生就是祂的事业。此外,在悟公上人身上,传喜法师看到了人格的魅力,祂在生活细节上所体现的节俭惜物的美德,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慈悲,处处以生命展示着祂老人家的道德修为。虽然师父悟公上人圆寂了,但对法师来讲,从未感觉师父生命的加持已经消失或者结束,因为师父的生命已经渗入自己每个细胞,十年来一直指引和扶持着法师前行的脚步,这就是接受师父言传身教最大的利益。
而记者提到的桂仑老法师,也是与传喜法师有着殊胜的缘分,法师说,第一次与桂仑老法师见面,便得到老法师甚深的禅修教导:“眼观鼻,鼻观心,观心无心,心境全无,醒梦一如”。老法师还向他提到与前佛协会长赵朴初会面的情形,勉励赵老修功夫,了生死。桂仑老法师虽然不识字,却是真正能识金刚经的大德。
记者问及修行人如何看待死亡。法师回答,一般人都恐惧死亡,作为佛弟子,思考得最多的就是了生脱死,大家都知道,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佛弟子的课题是如何了脱生死,如何超越生死,佛弟子的修行,就是修死亡之前的死亡。印光大师说,修行人念念不忘死,则道业必成。生死问题是头等大事,我们必须直面死亡而超越死亡,修戒定慧三无漏学,将生命高度提高到有“一览众山小”的把握。壮士当胸怀凌云之志,人往高处走,我们要有志于亲自体验不生不灭的境界,找到我们那个不死的、先天地而生的、在父母未生以前就有的佛性。死只是表面现象,生命是不灭的,得道的人在现象面前没有恐惧,而且,还能依着这个必死的身体,戒恶修善,积累资粮,将来脱离凡俗,去往更好的地方。
老和尚们圆寂时所显现的生死自如的境界,对于佛弟子和世间人都是很大的启发。传喜法师又细细回想了师公圆寂那天的情景。以及自己在上人圆寂前两天所拍摄的珍贵的录像资料。佛教里这种神奇的事例可谓比比皆是,还有许多肉身不坏的例证。而得道的高僧,能预知时至的,不仅仅是圆寂的时间,甚至还能预知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变化。
针对弘扬佛法中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其好处和弊端,记者请传喜法师发表自己的看法。法师认为,用互联网传播佛法,普及的速度很快、幅度很广,能吸引更多的学佛初机者,来树立正确的知见。但是如果更深入地学佛,是不能依赖电脑完成所有的过程,在佛法的继承和修行上,还是越传统越好,所以,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说,修行也要线上线下相结合。
目前年轻人学佛的比例越来越多,在宗教政策刚恢复的时候,老年人的信众占很大比重。但是现在,学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文革后出生的年轻人,不易受宗教是迷信偏见的影响。佛法既包含了社会科学的内容,又有自然科学的内涵,其严密的辩证思维,和逻辑判断,都吸引着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采访结束,已近深夜子时。法师连日奔波,面对不同的听法众,应机说法,劳神费心。虽然身疲形乏,但是越感志气弥坚,意犹未尽。传喜法师与凤凰网佛教频道的工作人员合影,期待善缘聚合同道之人,将佛法传播得更广更远。
摄影 妙馨 文字编辑 何方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