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面目
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有一条法令规定:星期日上教堂,不能化妆,不能戴假发,要以“本来面目”去见上帝。
佛教徒的修行,就是要识得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若认识的娘生面,草木丛林尽放光”。一句“父母未生我之前是何面目”,禅师们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寻找这句话的答案,也难以满意。
灵云志勤禅师说:“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假如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真心,那就是本来面目了。(选自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福报从哪里来》)
机巧招祸
海里的乌贼出来游玩时,经常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的身体,它以为这么做很聪明。但是,没想到渔民们正是靠着墨汁来判断什么地方有乌贼。哪里有墨汁,渔民们就把渔网撒向哪里,乌贼落入了渔网,却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所以,不恰当地设下机巧,往往造成招祸的根苗。(选自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生活的情趣》)
肢体语言
所谓“肢体语言”,应该象宗教,都是一种善心美意的传达。例如佛教的合掌、问讯、顶礼、围绕、各种手印,都是表示礼貌、尊敬。甚至佛教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也是用身体代表他的威仪。尤其有趣的是禅师们,你问他什么是道?他竖起一根指头;你问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他拂尘一摇;你问他如何是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他画个大圆圈。佛陀用拈花表达他对大迦叶的说法;观世音用杨枝表示对世人的救苦;阿弥陀佛双手垂下,表示接引;文殊菩萨腿子一翘,表示自在。(选自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生活的情趣》)
为善常乐
台北的周志敏小姐,在二十年前为电视公司制播了一个每周一次的节目,叫做“为善常乐”。播出数十年来,口碑很好,既受观众喜爱。但近年来看不到这个节目了,想是这个社会已经不必“为善”了,也不会“常乐”了!
在当初,“为善常乐”播出时,社会大众无不争相观看这个节目;社会上很多人做善事,传播媒体把那许多做善事的因缘,播报给大众知道,观众无有不感动者。记得十年前的社会,每个人都欢喜看到感动的人,听到感动的事,自己也努力做感动的人;人给予我的是感动,我给予别人的也是感动,这个社会是多么美好的啊!(选自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生活的情趣》)
香的语言
《六祖坛经》里说到“自性五分法身香”,说明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性发出本有的佛性芬芳。梅、兰、竹、菊都是花中的君子,都象“五分法身香”一样令人欢喜,令人陶醉。
所谓“五分法身香”就是:
第一、戒香:所谓“戒香”,就是要每一个佛弟子在自己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称为戒香。
第二、定香:所谓“定香”,就是要关照各种善恶的境界,自心不乱,称为定香。
第三、慧香:所谓“慧香”,就是自心修行无碍,常以智慧关照自性,不造作诸恶,即使做善事也不执着,敬上念下,爱护鳏寡贫穷者,称为慧香。
第四、解脱香:所谓“解脱香”,就是自心无所攀援,不思善,不思恶,自觉无碍,成为解脱香。
第五、解脱知见香:所谓“解脱知见香”,就是自心既然对于善恶都无所攀援,也不沉空守寂,就必须广学多闻,认识自己的本心,通达诸佛的道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真性毫不变异,称为解脱知见香。如人具备有此五香,则灿烂芬芳。(选自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生活的情趣》)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