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八十九 (一) 初分学般若品第二十六 之五

2019-01-21 06: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乾隆版大藏经》

图片

《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全藏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经版79036块。


图片

大乘般若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 卷第八十九(一)

初分学般若品第二十六  之五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鼻界若生若灭,不见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生若灭;不见鼻界若取若舍,不见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取若舍;不见鼻界若染若净,不见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染若净;不见鼻界若集若散,不见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集若散;不见鼻界若增若减,不见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增若减。何以故?以鼻界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舌界若生若灭,不见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生若灭;不见舌界若取若舍,不见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取若舍;不见舌界若染若净,不见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染若净;不见舌界若集若散,不见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集若散;不见舌界若增若减,不见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增若减。何以故?以舌界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身界若生若灭,不见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生若灭;不见身界若取若舍,不见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取若舍;不见身界若染若净,不见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染若净;不见身界若集若散,不见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集若散;不见身界若增若减,不见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增若减。何以故?以身界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意界若生若灭,不见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生若灭;不见意界若取若舍,不见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取若舍;不见意界若染若净,不见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染若净;不见意界若集若散,不见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集若散;不见意界若增若减,不见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增若减。何以故?以意界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地界若生若灭,不见水、火、风、空、识界若生若灭;不见地界若取若舍,不见水、火、风、空、识界若取若舍;不见地界若染若净,不见水、火、风、空、识界若染若净;不见地界若集若散,不见水、火、风、空、识界若集若散;不见地界若增若减,不见水、火、风、空、识界若增若减。何以故?以地界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苦圣谛若生若灭,不见集、灭、道圣谛若生若灭,不见苦圣谛若取若舍,不见集、灭、道圣谛若取若舍;不见苦圣谛若染若净,不见集、灭、道圣谛若染若净;不见苦圣谛若集若散,不见集、灭、道圣谛若集若散;不见苦圣谛若增若减,不见集、灭、道圣谛若增若减。何以故?以苦圣谛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无明若生若灭,不见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生若灭;不见无明若取若舍,不见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取若舍;不见无明若染若净,不见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染若净;不见无明若集若散,不见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集若散;不见无明若增若减,不见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增若减。何以故?以无明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内空若生若灭,不见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若生若灭;不见内空若取若舍,不见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取若舍;不见内空若染若净,不见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染若净;不见内空若集若散,不见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集若散;不见内空若增若减,不见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增若减。何以故?以内空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真如若生若灭,不见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若生若灭;不见真如若取若舍,不见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取若舍;不见真如若染若净,不见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染若净;不见真如若集若散,不见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集若散;不见真如若增若减,不见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增若减。何以故?以真如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布施波罗蜜多若生若灭,不见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生若灭;不见布施波罗蜜多若取若舍,不见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取若舍;不见布施波罗蜜多若染若净,不见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染若净;不见布施波罗蜜多若集若散,不见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集若散;不见布施波罗蜜多若增若减,不见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增若减。何以故?以布施波罗蜜多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四静虑若生若灭,不见四无量、四无色定若生若灭;不见四静虑若取若舍,不见四无量、四无色定若取若舍;不见四静虑若染若净,不见四无量、四无色定若染若净;不见四静虑若集若散,不见四无量、四无色定若集若散;不见四静虑若增若减,不见四无量、四无色定若增若减。何以故?以四静虑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八解脱若生若灭,不见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生若灭;不见八解脱若取若舍,不见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取若舍;不见八解脱若染若净,不见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染若净;不见八解脱若集若散,不见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集若散;不见八解脱若增若减,不见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增若减。何以故?以八解脱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四念住若生若灭,不见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生若灭;不见四念住若取若舍,不见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取若舍;不见四念住若染若净,不见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染若净;不见四念住若集若散,不见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集若散;不见四念住若增若减,不见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增若减。何以故?以四念住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空解脱门若生若灭,不见无相、无愿解脱门若生若灭;不见空解脱门若取若舍,不见无相、无愿解脱门若取若舍;不见空解脱门若染若净,不见无相、无愿解脱门若染若净;不见空解脱门若集若散,不见无相、无愿解脱门若集若散;不见空解脱门若增若减,不见无相、无愿解脱门若增若减。何以故?以空解脱门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五眼若生若灭,不见六神通若生若灭;不见五眼若取若舍,不见六神通若取若舍;不见五眼若染若净,不见六神通若染若净;不见五眼若集若散,不见六神通若集若散;不见五眼若增若减,不见六神通若增若减。何以故?以五眼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佛十力若生若灭,不见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生若灭;不见佛十力若取若舍,不见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取若舍;不见佛十力若染若净,不见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染若净;不见佛十力若集若散,不见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集若散;不见佛十力若增若减,不见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增若减。何以故?以佛十力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无忘失法若生若灭,不见恒住舍性若生若灭;不见无忘失法若取若舍,不见恒住舍性若取若舍;不见无忘失法若染若净,不见恒住舍性若染若净;不见无忘失法若集若散,不见恒住舍性若集若散;不见无忘失法若增若减,不见恒住舍性若增若减。何以故?以无忘失法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一切智若生若灭,不见道相智、一切相智若生若灭;不见一切智若取若舍,不见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取若舍;不见一切智若染若净,不见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染若净;不见一切智若集若散,不见道相智、一切相智若集若散;不见一切智若增若减,不见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增若减。何以故?以一切智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一切陀罗尼门若生若灭,不见一切三摩地门若生若灭;不见一切陀罗尼门若取若舍,不见一切三摩地门若取若舍;不见一切陀罗尼门若染若净,不见一切三摩地门若染若净;不见一切陀罗尼门若集若散,不见一切三摩地门若集若散;不见一切陀罗尼门若增若减,不见一切三摩地门若增若减。何以故?以一切陀罗尼门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预流若生若灭,不见一来、不还、阿罗汉若生若灭:不见预流若取若舍,不见一来、不还、阿罗汉若取若舍;不见预流若染若净,不见一来、不还、阿罗汉若染若净;不见预流若集若散,不见一来、不还、阿罗汉若集若散;不见预流若增若减,不见一来、不还、阿罗汉若增若减。何以故?以预流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预流向预流果若生若灭,不见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生若灭;不见预流向预流果若取若舍,不见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取若舍;不见预流向预流果若染若净,不见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染若净;不见预流向预流果若集若散,不见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集若散;不见预流向预流果若增若减,不见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增若减。何以故?以预流向预流果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独觉若生若灭,不见独觉向独觉果若生若灭;不见独觉若取若舍,不见独觉向独觉果若取若舍;不见独觉若染若净,不见独觉向独觉果若染若净;不见独觉若集若散,不见独觉向独觉果若集若散;不见独觉若增若减,不见独觉向独觉果若增若减。何以故?以独觉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菩萨摩诃萨若生若灭,不见三藐三佛陀若生若灭;不见菩萨摩诃萨若取若舍,不见三藐三佛陀若取若舍;不见菩萨摩诃萨若染若净,不见三藐三佛陀若染若净;不见菩萨摩诃萨若集若散,不见三藐三佛陀若集若散;不见菩萨摩诃萨若增若减,不见三藐三佛陀若增若减。何以故?以菩萨摩诃萨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菩萨摩诃萨法若生若灭,不见无上正等菩提若生若灭;不见菩萨摩诃萨法若取若舍,不见无上正等菩提若取若舍;不见菩萨摩诃萨法若染若净,不见无上正等菩提若染若净;不见菩萨摩诃萨法若集若散,不见无上正等菩提若集若散;不见菩萨摩诃萨法若增若减,不见无上正等菩提若增若减。何以故?以菩萨摩诃萨法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声闻乘若生若灭,不见独觉乘、无上乘若生若灭;不见声闻乘若取若舍,不见独觉乘、无上乘若取若舍;不见声闻乘若染若净,不见独觉乘、无上乘若染若净;不见声闻乘若集若散,不见独觉乘、无上乘若集若散;不见声闻乘若增若减,不见独觉乘、无上乘若增若减。何以故?以声闻乘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如是,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不见若生若灭、若取若舍、若染若净、若集若散、若增若减而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图片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相关文章
· (今日月全食修法极殊胜、功德千万倍)放生能改变自他的命运
· 念佛修行的一系列细节问题
· 虹身十步廊,响崖千佛心——慧日廊桥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八十八 初分学般若品第二十六 之四
· 马祖大师答老友问
· 十字街头交臂处
 低眉忽见慧日禅
· ​谢谢你,偷偷爱我一辈子,这张图已火爆全国!
· 找到生命正确的活法
· 明白了做人的五个难处,念佛就更有力量了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八十七 初分学般若品第二十六 之三
· 精彩视频推荐:问道中原(五)
· 一切外在的事,皆应当往内在去寻找它的根
· 宝香金磬慈颜和——慧日禅寺恭迎悟公上人圣像
· 新年转运:厉害了!像小孩搭积木一样重新组合八字
· 明白了什么是“正行”和“助行”,修行起来心就安了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八十五 初分学般若品第二十六 之一
· 精彩视频推荐:问道中原(四)
· 调整好你生命的方向盘
· 雀巢进入植物食品领域,全球素食潮已经来临?
· 我们跟他只差了一个信仰 —— 「慧」看电影之《血战钢锯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