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的体性
佛法不仅仅只是一门学问,佛法是指导实践的,甚至佛法的名相当下就是实践的一种结果。就像药一样,药本身的价值是什么,比如说鼻塞,药吃下去当下鼻塞就缓解了,药和病是相互对治的。
当我们开始分析轮回,去看它的过患,然后不再皈依轮回,不再皈依轮回的因,不再制造轮回的缘,自然就不会呈现轮回的果。当你超越这个游戏规则的时候,你就能清楚地旁观这个游戏的整个流程,所以只要你愿意,你也能把别人从这个游戏里唤醒,当你解脱的时候,你就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解脱。
小乘法可以变成小乘的大乘,就是用小乘法去度众生,他也是菩萨发心。但是作为大乘法,他还有没有自己的因、缘、果?实际上还有。
像我们中国的禅宗,这个禅跟小乘禅是不同的,所以在禅宗里从学术上来说又分如来禅、祖师禅。禅宗最究竟的见地叫“不论禅定解脱,只论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即是见佛,这里面没有阶级的,这特别像基道果的修法,这个禅是非常深妙的,它不是小乘禅。
它的体性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所以你称念阿弥陀佛,不管你识字不识字,只要你有信心,称念阿弥陀佛,就被祂摄受,就被祂的愿力所超度,也是从这里来的。大乘体性,如来体性,如来的光明,祂不仅是光,还是生命、是愿力,祂既是智慧无偏的照见,也是威力无疑地救济、救拔。
自在生命的选择
黄壁禅师他来游浙江天台山的时候,有一位非常神异的人跟他结伴而行。当走到一条小溪边的时候,溪水冲坏了桥,结果同伴果然很神异,凌波微步就到了彼岸,黄壁禅师看了马上喝斥他是小乘行径!那人听了却反过来赞叹他“真大乘法器。”
南泉普愿禅师要圆寂的时候,弟子们问道:师父,你以后去哪里?禅师说:我到山下做一个水牯牛。在这个公案中,禅师为什么发愿要到山下做一个水牯牛?这是要参的,如果他的生命是自在的,他是选去极乐世界还是在这里度苦难众生?会以何种方式度众生?他度什么众生?
欣往极乐的理由
我们欣往极乐,求得涅槃,寂灭一切苦,证得一切乐乃至极乐。最后还来一句“不违安养,还入娑婆”,不能像逃兵一样的。
知道痛苦要逃离很好,离苦求乐之心是每一个生命的本能。但是要让这个本能继续升华,将心比心,我既然厌离痛苦,众生实际上也迷惑沉沦在痛苦里,甚至连一只蚊子、苍蝇也不愿意痛苦;我既然向往快乐,那一切众生也都向往快乐。不要讲佛法了,儒家里也说你是独乐乐还是众乐乐?
所以说去极乐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是到那修行,快速地成就,然后具足帮助众生的能力,然后不违安养,还入娑婆,作为一个逆行者,倒驾慈航者。这才符合于大乘思想,才能相应于佛陀本怀。
往期回顾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