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圆教的见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五集

2022-01-03 06:03:00 发布: 人气:5

(点击观看视频)



图片


///



图片



对于圆教,不是读到文字,或者听别人讲了,就是在学了。静权大师说,就是把圆教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背下来,也不代表在学圆教。为什么?因为没有实际地修持。


什么样的态度才够得上真正学圆教呢?“必须具至诚心,深信佛法的好处,自知罪障深重,惭愧忏悔,改往修来。”要生起虔诚的心,发心真切猛利。这个真切猛利有一个比喻,就像身后有一群狗在咬一样,跑得那么快,那种对修行的急切、渴望。


忏悔,实际上是一个胜异方便。虽然我们不能够真切地、实际地修持圆教,但我们可以真切地、实际地修持忏悔。虔诚忏悔就能灭障。以什么对境忏悔?就以圆教的对境。


这个圆的境界,在显,比如说是普贤菩萨的体性大白象;在密,就是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的秘密身。


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诸佛的身体。请问佛的身体在不在?普贤菩萨在不在?在的。但以凡夫分别的眼睛看不到,需要我们心领神会。



图片


图片


我们念的每一句佛号都要真真切切、充满渴望。


纵使还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纵使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闻如不闻,但我们很渴望,渴望见阿弥陀佛,渴望去极乐世界。这种渴望也是一种具相,没有这种渴望,我们连极乐世界的门都摸不到。


有了这种渴望的状态,我们的心就会越来越虔诚、越来越干净,这个干净就能跟佛的至纯至洁相连接。


如果我们要求圆教的境界、佛的境界,就要把一切众生都当成佛。


把众生当成佛来看,能很快净除我们的业障。因为众生在我们面前表现的不圆满,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圆满,这就是我们不圆满的生命的投射。

这样,我们就会忏悔自己:一切众生的过错都是我的过错。“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这与佛的见地才相应。


这样锻炼自己,我们的心也会越来越净,乃至很快就能见到真正的佛。



图片


图片


虚云老和尚说,修行要“但尽凡心”。如果能知道凡心,这是有智慧;如果能尽凡心,这就是大英雄。


我们知道自己有凡心吗?我们知道凡心的罪恶吗?我们愿意尽吗?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凡心吗?实际上“但尽凡心”这四个字的分量是很重的,它就是修行的核心。


修行修什么?我们的佛性需要修吗?佛性不需要修的,要修的是我们凡夫偏离佛性的部分。


如果以圆教的智慧来看苦谛,苦有没有诸法实相?也是有的。如果苦就是诸法实相,那有苦可断吗?


普通人生了病,要看医生、吃药,不想生病;菩萨生病的时候就会想,因为我生病的苦,我替众生受所有这种苦的果报。


这个生病的苦,当全然地接受它、观照它,这个苦也是没有体性的。不仅没有体性,苦也是诸法实相,所以就能享受它,甚至把一切众生的这种苦都变成光明,这就是圆教的见。




第四章、圆教

(三)圆教的道理

甲、无作四谛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相关文章
· 珍惜当下,进一步超越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四集
· 凡夫怎样相应于殊胜的教法?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三集
· 明白这个之后,念佛句句相应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二集
· 三界的门在哪儿?该如何出去?||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一集
· 哪一个法对我们最殊胜?||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集
· 这场法会,“大咖”齐登场,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