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今河南沁阳县人,生而超异,自幼对大乘空宗诸解脱法门非常感兴趣,如同前世修习过一般。
道信禅师七岁出家。后来听说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潜县)有二僧在隐修,便前往皈依。这二僧原来就是从北方前来避难的三祖僧璨大师和他的同学定禅师(亦说林法师)。
《五灯会元》记载了道信禅师与三祖僧璨大师初见,经大师点拨开悟见性的故事。
隋开皇十二年,有位十四岁的沙弥,名叫道信,前来礼谒三祖僧璨大师。
向三祖礼拜后,道信便问:“愿和尚慈悲,给予我解脱的法门。”
三祖反问道:“是谁束缚了你?”
道信道:“无人缚。”
三祖道:“既然没有人捆绑你,那你还要求解脱干什么呢?不是多此一举吗?”
道信禅师闻言,当下大悟。
原来,我们所感到的束缚不在外面,而在我们的内心。束
缚完全来自于我们自心的颠倒妄想,如果看破了这些妄想,知道它们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当体即空,不再随它们所转,那我们当下就解脱了。
内心不解脱,到哪儿都不会自在的。因此,解脱在心,不在外。
《续高僧传》卷二十记载,吉州城曾经被贼兵围困了七十多天,城中缺食少水,百姓惨遭困厄,十分恐惧,情况非常危急。
道信禅师听说此事,心生怜悯,于是来到吉州城里。奇怪的是,自从道信禅师入城之后,原先干枯的水井突然有水了。守
城的刺史对道信禅师感激不尽,连连叩头,并问:“贼兵什么时候才能离开?”
道信禅师回答说:“但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于是刺史便令全城的人同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念了不多久,城外的贼兵只见城墙的四角站满了金刚力士,威猛无比,贼兵见了惊骇不已,纷纷四散。
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非常仰慕道信禅师的道味,想一睹禅师的风采,于是诏令禅师赴京。但是,禅师以年迈多疾为由,上表婉言谢绝了。
这样前后反复了三次。第四次下诏的时候,皇帝震怒,命令使者说:“这次他如果再不来,就提他的首级来见联。”
使者来到山门宣读了圣旨,禅师居然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者非常惊异,不敢动刀,便匆匆回到了京城,向皇上报告了实情。太宗皇帝听了,对禅师愈加钦慕,并赠予他珍宝和缯帛,尊重了禅师的意愿。
永徽二年闰九月初四日,道信禅师圆寂,春秋七十有二。临终前,禅师将法衣付嘱给弘忍禅师,并垂诫门人说:“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毕,安坐而逝。后人谥其为“大医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