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大师《首楞严经讲义》序

2018-05-16 19:34:14 发布:妙芳 人气:2353



夫群生莫不有心,而真心难悟;修行莫不有定,而性定难明;指真心,而示性定者,其唯首楞严经欤!


何谓真心?即众生所具,不生灭之根性,名为如来藏,个个圆成。何谓性定?即自性天真,不动摇之定体,号曰首楞严,人人具足。


良由众生,迷真起妄,认识为心,则本有真心,不能解悟,天然性定,无从修证。故如来首告阿难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是知识心,乃大定之冤贼,菩提非此心所得成;根性为圆通之正因,楞严实自性之本具。

故阿难请示成佛大定,如来即为破识显根:破识心五种胜善功能,犹属生死妄想,令人决定舍之;显根性,一精元明心体,以为涅槃妙门,令人决定用之。则欲令舍识用根,为修楞严要旨也明矣!当知爱欲为禅定之障,故以多闻误堕为缘,发起大众;识心乃生死之根,故以见相发心为诘,探悉病源。


由是备破三迷,极显一性,三重破识,全破其妄,十番显见,极显其真。向六根而指见性,令亲验乎不动之本真;会四科而示藏心,令自明常住之自体。复融七大,圆满十虚。阿难知心精之遍圆,赞大定之希有,讵非悟真心,而明性定耶?


但倒想虽销,细惑未尽,迨满慈究三种生续之因,而如来答一念觉明为咎;复极于五大圆融,三藏备显,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然后知彻法底源之定体,本自圆成,究竟坚固之楞严,非由造作,所谓奢摩他,微密观照,发尽无余矣;回视强制识心之定,何啻天渊哉!然而定虽本有,未经如来明示,何由开解照了,自性天然本定?

兹闻破识显根之教,初则真妄,决择分明;乃至普融圣凡十界,疑惑销除,心悟实相,知定体无亏,天然本妙,近具根中,远骇万法。无如根结未开,大用不发,故当机喻如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此即大开图解之后,继请圆修,求佛不舍大悲,令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


佛告云:“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一、决定以因同果,旋妄还觉,得令五浊澄清。二、决定从根解结,舍劣取胜,但向一门深入;不了根性真常,击钟验其不灭。别索结元所在,现佛证其无他,绾巾示结,六解一亡;冥授选根,耳门独妙,深入如来藏性,备发圆通大用,所谓“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矣!

至若清净明诲,四重律仪,建立道场,五会神咒,但是圆通加行,岂有异门者哉!由是修门既启,历位宜明,先示染缘起,而成十二类生;广明净缘起,上历六十圣位。束三渐为干慧;开初住为十信;十住:生佛家而为佛子;十行:广六度而作佛事;十回向:回佛事而向佛心;四加行:泯心佛而灭数量;十地:依中道而趣佛果;等觉:齐佛际而破生相;方尽妙觉,成无上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所谓禅那修证圣位,但明其复还本体,出其本有家珍,非从外得也。


阿难请定,列举三名,因不知佛定总名,但将平日,所闻三定别名,加一妙字以问曰:“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如来一闻,便知阿难不悉佛定总名。故先答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此文横隔在第一番破处文中,前后文意,全无接续。今为审定,当在请定愿闻之后,初示佛定总名,令知诸佛,修因克果,然后再逐答三名。

初三卷半之文,即二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第一卷七处被破之后,文云:“惟愿世尊,大悲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次三卷零之文,即三说三摩修法,令向耳根,一门深入。第四卷喻屋求门之后,文云:“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后半卷多之文,即四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第八卷如来结答五名之后,文云:“顿悟禅那,修证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一经问答,界线层次分明,具示妙定始终,如指诸掌。


八卷中后半以去,复谈七趣,无非情想之升沈,判决邪正,以警淹留,是欲以戒助定而已。详示五魔,佥由三昧以招致,叮咛觉悟,以护堕落,是欲以慧助定而已。重明五阴,同是妄想成就,因果浅深,灭除顿渐,是以戒慧助定而已。斯经从始暨终,问定三,说定三,助定三,成就首楞严王三昧,为终实教意,圆顿法门。从上疏解,不一而足,可作南针,又何须重为注释?

缘余年二十四,听讲斯经,愧学识之浅陋,感注疏之繁多,用心过度,致患血疾。乃于佛前发愿,仰叩慈光冥护,顿令恶疾速愈,更求得悟,寂常心性,真实圆通,宏扬是经,著述讲义,用报佛恩,藉酬私愿。


越日,见有化人,状如老媪者,来示余曰:“不要紧!以白杜鹃花炖冰糖,服之可愈。”言讫回首,媪即不见,心窃异之。遂依言购服,三次血止。于是信愿益坚,精心研究,竟达十载,于经中疑义深奥难解之处,遂一一书条,贴于壁上,逐条静坐参究,既明白一条,即扯一条,如是者八年之久,一房疑义,扯尽无余。

所著经论讲义,已出版流通者,十有余种,惟此经讲义,迟迟著述者,何也?以楞严妙义,丰富深藏,每讲一次,则有一次发明,多究一番,自有一番进步,意欲掩关,专著是疏,机缘未凑,致延时日。迨年六十有八,深感老病之躯,风前残烛,若不速偿斯愿,恐悔莫及。遂于圆明讲堂,创办楞严专宗学院,有欲造就僧才,续宏大教,谨择四月八日,开演斯经,日更躬亲授课,余时編著讲义,每夜辄至三更乃止。


如是者久,辛劳过度,旋至次年二月初四,正讲演时,忽患中风之病,由徒明旸,急扶下座,入室遂已不省人事,经时七日始得转机。幸有良医黄钟、郑葆湜二医师诊治,方告安然。至七十二岁,复思楞严著述未竣,大愿莫偿,于是乐慧斌居士劝余曰:“从容編著,既有善愿,必获成功。”于七十四岁夏告完,计二十四卷,装成五册,聊据管窥之见,以论性天;但凭蠡测之才,而探义海,质之深入楞严三昧者,未免要施当头一棒也。


佛历二千九百七十八年仲夏

圆瑛弘悟 序于上海圆明讲堂

 

往期精彩回顾:

连细菌都能幸福,这样的事你有没有心动

出家人也过“母亲节”

他身居高位,为什么送高智商的儿子进了佛门?

遇到殊胜的佛法,真的是因为我们福报很大吗?

或许你还不知道,你的青春是可以供佛的

我们有多幸运,终不再是漏网之鱼

今天五一劳动节,佛门里的劳动,你怎么看?

最远的距离,是在同一张桌上吃饭,却走不进同一扇门

这样看世界,真的很奇妙!

这高贵的一念,让你与“我”脱离

一圈两圈三圈……为什么我们要绕佛塔?

是谁惹的祸,让你将这一切轻易看待?

你还记得,妈妈乳汁的味道吗?

这,就是你的慈悲……

你有没有能力“顿空痛苦城”?——《与神同行》带给我们的拷问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佛教只属于东方?西方人远比你想象的崇敬佛教
· 连细菌都能幸福,这样的事你有没有心动
· 出家人也过“母亲节”
· 而今离故重回故,何年同诉别情长——传妙长老辞世偈
· 逸品天心——2018年5月8日宁波博物馆参观弘一法师翰墨展
· 2018年宁波慧日禅寺浴佛节法会通启
· 一代高僧传妙长老安详示寂
· 净旻法师:论“大乘是佛说”的基本理念
· 他身居高位,为什么送高智商的儿子进了佛门?
· 他的低调背后,是无尽的功德巍巍——弟子们眼中的禅道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