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公上人
明旸法师
法师简介
首 页
|
法脉传承
|
法师文章
|
精华文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素食文化
追溯中国的素食文化
2016-07-15 04:30:00
发布:慧听
人气:1220
中国最古的医籍《黄帝内经》,其中的《素问·脏气法时论》就曾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段文字明白指出,在食物的四大来源里,谷类、瓜果、蔬菜就占了三类,可见
素食
的重要性。
原始社会
我国的
素食
文化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比如神农氏尝百草,经过试验、培育出丰富的植物资源,比如道家修身养性,重视斋戒,把
素食
作为养生之道等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明。
唐朝
唐代佛教鼎盛,
素食
之风大行,不仅信奉宗教长年吃斋茹素者众,关于这类饮食、食疗的研究也极为丰富。医学家孙思邈曾经针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提出“善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的饮食观点。此外,诸如食经、食方、食法之类与饮食相关的著作甚多,
素食
的研究更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分量。像孟诜的《食疗本草》所记载的二百多种食疗材料中,
素食
就占了半数以上。
除了
素食
理论的进步外,唐代还发展出许多新的
素食
材料,更有象形素菜的制作。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所记皆唐末五代轶事,其中就记载着唐朝侍中崔安潜信奉佛教,不吃荤食,请客时用染色的面和蒟蒻做成十分逼真的猪肉、羊肉食品。
宋朝
宋朝,
素食
似乎不再是百姓不得已的选择,而是人们喜好的饮食方式之一。不论北宋的汴京、南宋的杭州,都有专营
素食
的店铺。宋吴自牧所撰《梦梁录》中所记述汴京就有上百种不同的
素食
,林洪的《山家清供》、《茹草纪事》和陈达叟的《本心斋蔬食谱》等则是有关
素食
的重要作品。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更对
素食
的烹饪、品类及原料作了深入的研究。
明、清
到了明、清两代,
素食
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寺院
素食
、宫廷
素食
、民间
素食
三大系列并臻完备,风格各异。宫廷素菜精致奢华,清宫御膳房专设有素局,能制作二百多种素菜;寺院素菜十分考究,各种素材均可入馔,还有佛菜、释菜、福菜等特别的称号;而民间也有各地著名的素菜馆,广受大众欢迎。
袁枚的《随园食单》、薛宝辰的《
素食
说略》是这一时期有名的
素食
食谱,记载了上百种蔬素菜品的做法。薛宝辰笃信佛教,绝对拥护
素食
,他甚至认为肉食者都是昏庸之徒,凡品德高尚、淡泊明志的人,无不食素。明、清时期还有多达两百多种著作,从
素食
与养生的关系为出发点,主张少吃荤食,力倡清蔬
素食
。顾禄作过这样一首诗:“绿蔬桑下淡烟拖,嫩甲连胜雨又过;试把菜根来大嚼,须知真味此中多。”他认为茹素可使人神志清明、回归自然,可说是慈悲、健康之外另一种境界的追求了。
现今中国的
素食
主义渐成时尚,
素食
与科学相结合,更加新颖多样,因而也更加收到推崇。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让科学告诉你素食的好处
· 佛教徒素食的四大原因
· 打开饮食健康之门的素食人生
· 中国素食文化与佛门的渊源
· 夏天吃素要注意些什么?
· 夏天,就吃这8种蔬菜!
· 吃素为何能使皮肤更年轻
· 素食健康秘笈:四大陷阱+化解方法
· 陈坤:素食、行走,只要开始,就不会结束
· 4种含钙量最高的素食
play
pause
stop
mute
unmute
max volume
repeat
repeat off
佛教慧日网站(非赢利,纯公益网站。网站所有资料仅用学习、交流使用,一律不得用于盈利性目的)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67号
晋ICP备190009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