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镜--慧日禅寺清明节法会圆满
2019-04-06 10:14:40 发布:佛教慧日
人气:2196
柳梢风动,消散连绵的细雨。天地间,万物欣荣,韶华如绮。铺垫了两个月的春光,终于开始彻底地绽放——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清明如期而至。
也就在这一日,生与死变得如此地接近。生的欣喜,逝的哀怆,都毫不避讳地、对立而和谐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此时心中的感怀,只有在佛法中才能彻底地放却。
2019年4月5日,又逢清明。慧日禅寺举行清明祭祖法会,以此饶益先人,忆祖报恩,普愿众生罪障消除,获得究竟解脱。寺院自农历二月十九日以来,连续十余日诵读《华严经》,又为此次法会更添殊胜。
这一日凌晨五时,大雄宝殿内,钟梵朗朗,香烟纷纭。四众以一场庄严的普佛法会,祈请三宝慈光辉映,大众罪业消灭,善根增长;并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灾难消除。
傍晚六时许,慧日禅寺举行清明节传统文化讲座暨蒙山施食超荐法会。
江南的清明节,正是春回大地、山花烂漫的时候。在这样的生命喜悦中,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忆念我们的祖先、我们的过去父母,忆念所有教导、帮助我们成长的人。我们把心沉静下来,时光中的一切就在我们心的明镜里,我们就能够照到自己的祖先。
在我们的生命中,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其中的一个过程。生命在死亡后,还是会经历业力的世界。师公悟公上人常说:“除了生死事大外,其他都好商量。” 生死,就是生命最大的课题。
生命有轮回,因果真实不虚。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天天空耗时光。人是可以思维大道的。这个“道”,就是超越生死的状态。但我们占据着人的身体,却没有最大地发挥它的长处。
《地藏经》里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的起心动念都在生灭的状态里。但我们念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就是不生不灭。师公悟公上人说,“一句阿弥陀佛,即是不生不灭法,是名大涅槃。”
每个人都有佛性。我们现在活在业力里,看不到佛性的本来面目。实际上,我们的佛性不生不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量光无量寿。无论我们轮回到哪里,只要皈依自己的佛性,这个佛性就能带领我们走向解脱。
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对于心如明镜的反思,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要更多地引申到生命深处。南无阿弥陀佛不是一句口号。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十方诸佛、贤劫千佛、一切菩萨,都证得了无量光无量寿,我们也要找到自己的无量光无量寿。
这样,我们就能坚定地知道,我们无量光无量寿的佛性的因,如果愿意合入到佛陀无量光无量寿的果,这个佛性之因,就必然落于佛陀的佛性之果。一切诸佛都是觉醒的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未觉之佛。当觉醒了自己的佛性,就必然与一切诸佛生命大汇合。
我们要让生命找到着落,找到皈依处。在清明节,我们除了给祖先扫墓,也要给自己“扫扫墓”。我执是我们的墓碑,烦恼是墓上的杂草。我们要拔掉这个生死轮回的碑,清除生命的烦恼杂草,让生命活得清清明明,随时都能照见五蕴皆空。
所以“清明”二字,清是清净,明是明照。清净是佛性的本然状态,照是佛性本然的功用。有觉有照,生命才不会走上歧路。
在这个清明节里,我们以生命为镜,以祖先为镜,以对生死的敬畏为镜,让生命活得现实而真实,最终能够契入法界,有情无情同圆种智。
一个人开了智慧,就会洋溢出生命之光。这样的人,不仅在家里是孝子贤孙,在社会上也是有忠有义,所有生命中良性的东西,都会随之展现出来。
佛教是最积极的生命科学,可以改变命运,“命自我立”。我们的行为、语言、思想,会在天地间留下轨迹,所以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摆脱生命中负面的东西,保护自己的身体,让思想不混沌、德行无污染。这样的生命,不仅是个体的成功,也是整个人类的希望。
尔时春山寂静,宇宙澄清。弟子们于佛法中洗涤心尘,照见自性的清明。心如明镜,智慧具足,怀着这样的状态,才不负追宗思远的本意,才能穿过春花丛中的丘土,看到真正永恒的春天。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