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 改变了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2016-10-30 09:11:03 发布:妙梅 人气:2515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出现了迷茫和焦虑,我开始学习传统文化,接触到了《弟子规》。当我认真去研读圣贤的教育时,心里不禁感叹传统文化的精妙。
      《弟子规》,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道理。通过自己认真的学习和力行,我逐步引导孩子按经典来改变原来无章无序的教育方式。
       
百善孝为先,家庭教育首先从伦理道理开始
       
家庭首先是建立伦理关系的地方,孩子,从小就要培养他扎德行的根,扎孝道的根。“入则孝”,就教导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出必告返必面,德有伤贻亲羞……”,孝道就在举手投足间,就在平常生活点滴中。
      
吃饭的时候,我的第一筷是夹给母亲的;逢年过节,第一份礼物是送给长辈的;亲人交待我的事情,我是尽心尽力地去完成的;父母对我的唠叨我是认真地洗耳恭听;每天抢着洗碗做饭。孩子在看,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对长辈的态度大转弯时,他对我的态度也由原来的倔强变得听话顺从了,吃饭时,他会主动去帮长辈盛饭了。
      
当孩子有一颗感恩心时,再来培养他的责任感就不难了。当一个孩子拥有孝心的时候,他就能用责任心来学习,学习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引用《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读书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母亲,我自已更是做到了不看电视不上网,不追求奢侈品,生活简单,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空余的时间,除了打扫卫生,就是看书学习,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儿子感受时光的匆匆,年轻更要珍惜时间。
      
知耻近乎勇,家庭教育要因材施教,给孩子建立一个宽松的环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能改,归于无。让孩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这一点非常重要,人只有不停地反省才能进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只能以学科出发,以知识的出发点去进行一种对象化教育。作为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长处和短处,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人才?某种意义上来讲,有好的习惯就是人才,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我在指出孩子的缺点时候,经常不停地鼓励他,并开展赏识教育,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建立充分的自信,但不能滋长他的傲慢心。当我发现他的傲慢心时,我就经常和他一起捡垃圾,刚开始他怕难为情,不想捡,后来,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偷偷地捡,现在,看到垃圾能自然地去捡了。
      
家庭教育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是使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让一个孩子有爱、有自信、有梦想,爱父母,爱同学,爱所有人,他才拥有健全的人格魅力,才能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不随波逐流,这种教育将伴随他的一生,这是一个家庭教育必须要建立起来的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甚至是祖母祖父都在随着孩子与时俱进,一起成长,是长辈对晚辈的潜移默化,也是孩子对长辈的影响。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感恩、宽松、充满爱的家庭中需要共同的经营和努力。作为母亲,我用勤劳给孩子创造一个整洁干净的家庭居室环境,每天早起,洒扫房间,给孩子做丰富的早餐,让孩子保证充分的营养去上学;和孩子一起去帮助困难家庭,让儿子去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一点一滴的学习《弟子规》,力行《弟子规》,和儿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更让儿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圣贤教育的伟大。
      
《弟子规》全面概述了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规则,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浓缩。我愿意朝着圣贤的足迹,一点一滴力行《弟子规》,在做好自己的同时,为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


来源:文化大观(微信)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论语·为政》篇第十:子曰视其所以
· 《论语·为政》篇第九:终日不违,如愚。
· 曾国藩修身处世“六要”
· 孟子精髓十句
· 孔子思想在欧洲
· 《论语·为政》篇第八:子夏问孝
· 这些成语出自《周易》 这些智慧在你心间
· 《论语·为政》篇第七:子游问孝
· 王阳明家训(下)
· 《论语·为政》篇第六:孟武伯问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