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资粮从哪里来?

2024-03-12 06:06:00 发布: 人气:23
图片
图片







01

“僧”本身

是一种法的状态

FORIQINGLIANG



“僧”的内涵是什么?不是剃了头、穿了僧人的衣服就可以简单地称为“僧”。实际上,“僧”本身是一种法的状态。除了剃除须发、披着染衣,还要有僧团的组织和寺院常住的组织制度,有法的内涵。


一个人出家之后就不再是个体了,而是佛的弟子,是三宝中的一份子,是僧团和合大海中的一员。他既是僧,也是法,所觉悟的智慧也代表佛。所以,一个合格的出家人是代表三宝的,也只有出家人才能住持三宝。


我们出家之后要培养出僧格,要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人格认知转化,这不是一般的功夫。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要把它作为一个课题去思考。





图片



他既是僧,也是法,

所觉悟的智慧也代表佛。





我们随顺这个方向了,就是在成长;偏离,就失败了。一个苹果可以长成丰硕的果实,最终瓜熟蒂落;也有可能被虫咬了,或者生病了、腐烂了,从枝头掉下来。


所以,佛菩萨无时无刻不在看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的成长。实际上,岂止是佛菩萨,你家里的祖先、冤亲债主没在看着你吗?讲得更严重一点,连阎王爷、小鬼都在看着我们的。


穿了出家人的服装,已经入圣贤之列了,如果身心的品德跟这个位置不匹配,是会损福报的,缺德会有罪的。过去的罪业没有忏掉,现在又以这一种身份造罪,果报是很可怕的。



图片





02

修行无漏真净的法是要有智慧的

FORIQINGLIANG



解脱是需要积累福德资粮的,无漏真净的法才是解脱的德,这也是要修出来的。


虽然说我们是佛弟子,诸佛菩萨的德可以转为我们的德,但我们的罪是要自己去消的。《地藏经》里说,我们的业障“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诸佛菩萨不得现前,诸佛圆满的功德我们看不到,这就是我们的罪过。



图片



佛陀在《维摩诘经》里面就讲到:“我日月净不见色者,岂日月过耶?”盲人不见天上的明月,是谁的过失?一样的,我们不见诸佛的功德,这是我们的过失。


什么叫圣地?就是对境很殊胜。我们在圣地修行,每天要问自己的,我看到金色界了吗?我能进去吗?我能触摸到吗?我能像进出房门一样自由穿梭吗?


我们于圣境不知不见,这是要生起惭愧心的。对境越殊胜,越要知道自己有多卑劣,这样子修,就会有一颗深刻的惭愧心。



图片



03

智慧的资粮

哪里来?

FORIQINGLIANG



《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是要有智慧的,是有“无我”的境界的。智慧的资粮从哪里来?我们到寺院奉献,就是为了忏除业障、积累福报、培植资粮。


南怀瑾老人年纪那么大了,讲了一句掏心窝的话:“我这么大活下来,发现没有福报的人是开不了智慧的。”


福和慧之间本来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系,没有福德资粮的积累,哪里可能有智慧的花朵绽放?



图片




无量劫轮回以来,我们能够为修行拼命的机会是很少的。百千万亿劫里都生得无意义,死得无意义,这一辈子终于有意义了,就要好好地把身口意奉献给三宝。


佛教里说,“不建道场,不知祖师之艰辛。”哪一个祖师为了众生,都是把生生世世的福德资粮带来,都是把整个身心奉于尘刹的。我们如果坐在祖师的平台上,还护念着那个轮回的罪恶的小我,是不匹配的。


想要跟上祖师的脚步,想此生获得解脱,就要“将此深心奉尘刹”。我们说“欲为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做众生马牛还要等一等的,要先为三宝奉献。没有在三宝面前修功忏罪,哪里有做众生马牛的福德资粮呢?


所以,我们真的要有一种惭愧心,要相互勉励、鞭策。要爱寺院这个常住,把常住当成自己,这样常住就兴隆;我们自私、爱自己,常住就萧条了。讲到底了,常住兴隆不仅是佛教之幸,也是众生之幸、是社会福祉。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听法,是佛的一场给予
· 老实念佛
· 龙抬头|说说龙的“来龙去脉”(文末有彩蛋哦!)
· 修行,怎么达到一个好的状态?
· 心无所着,这是一种大解脱、大庄严
· 济公活佛,一位传奇高僧的现代启示
· 同参道友,真的很重要
· 当下你心中有佛,当下就得解脱
· 佛心,还是糊涂心?
· 我们自己不要掉队,也不要障碍别人精进
· 这个春天,播种下福报的种子
· 大乘佛教仪轨的功德力是很大的
· 妇女节快乐 || 活出女性真正的美与智慧
· 今天,致敬每一个“她”
· 女神节 | 看见,她的力量
· 放生是有价的,得到的生命体验是无价的
· 是什么,变现了这一切?
· 这是佛弟子最吉祥的事
· 通过打坐,再契合到“道体”里去
· 从佛法里汲取营养、找到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