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净戒,能增长无漏资粮

2024-07-04 22:0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尔时,佛薄伽梵,处种种摩尼宝王,师子之座。为无量无数,大菩萨摩诃萨众之所围绕。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大圣世尊,以大慈悲。利益安乐,诸菩萨众。已说精进,波罗蜜多。唯愿哀愍,宣说静虑波罗蜜多。


欲修静虑,波罗蜜多。先当亲近大善知识,复应远离诸恶知识。世间不善及恶名闻,由恶友生。诸善法利,名闻福德,皆因善友之所生起。以依善友,受持净戒,庄严法身。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持净戒,能增长无漏资粮


修静虑波罗蜜要依止善友,以依善友故,就能受持净戒。有了净戒,我们就能增长无漏资粮,庄严法身。法身庄严现前了,有了静虑的因、基础,静虑就能产生,静虑的觉照就会增上,静虑波罗蜜多就会现前。






破戒之人,如燋谷种。一切善法,皆不得生。况能滋长,无漏深定。如是知已,应当一心,奉持净戒。乃至小罪,应生怖畏。宁丧身命,不毁禁戒。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图片





护净戒,就是护佛法身


护净戒就是护佛法身,护自己的法身慧命。为什么说宁丧身命呢?这里说的生命,是业报身。因为我们平时护生命是第一位的,而对我们法身慧命的重要性却不知不觉。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的生命就会去持戒,就会产生法身慧命的功德。


这里不是说让我们舍弃生命,而是让我们要有一种誓愿,要重净戒,重无漏功德,这是从属的关系——我们这个业报身的生命从属于我们的功德身。我们应当长出功德身的资粮来,而不是依着业报身的生命为第一性,而毁掉我们的法身慧命。





菩萨摩诃萨,欲修静虑,先应舍离一切世间,治生贩卖,种殖根栽。何以故?若不舍离,扰乱其心,何能安住甚深禅定。


以是因缘,菩萨摩诃萨。于四威仪,断除妄想,善摄其心。设闻众声,亦无动乱。譬如毒蛇,置竹筒内,其身自直。菩萨亦尔,妄想回曲,置静虑中,正见端直。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在静虑中,能正见端直


所以一个修静虑的菩萨,纵使外在的环境很乱,他都能够安住其心,这就叫定。在静虑中能正见端直,能在诸纷乱中不乱,能有定力,这是内在法身慧命的一种功德资粮。







不住生死,不入涅槃,离诸邪曲。若能如是,善摄六根,不令放逸。眼虽见色,而不取相。安住甚深,寂静解脱。耳鼻舌身,意亦如是。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图片





有智,才有波罗蜜


这叫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这本身属于定,但是净念能现前,这属于慧,净念相继属于定,所以慧在定中。它作用在六根的时候,不随根,也不随尘,也不迷惑在识的这种状态,而是转识成智的。


这就叫静虑波罗蜜。什么是波罗蜜?有智,才有波罗蜜。


图片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戒律也属于“契约”的一种,也是向佛陀承诺
· 这是天地宇宙之间无比殊胜伟大的事情
· 三皈五戒,真的不简单
· 守住它,你就有天人的福
· 人生幸福的保证
· 受持戒律, 就是为了人生能增上
· 乘上它,我们此生就放心了
· 受戒不受戒,有什么不一样?
· 2024/03/08 【六斋日】
· 2024/03/03 【六斋日】
· “过午不食”里的科学智慧
· 新年吉祥事 || 这一日一夜佛陀戒律的清凉里,我们的菩提树在长养
· 2024/02/17 【六斋日】
· 2024/01/24 【六斋日】
· 悟公上人:得不得戒体,不需问他人
· 2024/01/09 【六斋日】
· 2024/1/4 【六斋日】
· 2023/12/26 八关斋戒
· 这就是求受菩萨戒的前提
· 你的人生,想换跑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