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你的心够细吗?

2024-11-20 00:02:00 发布: 人气:25
图片


图片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一惟精

允执厥中








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是故应至心,忏悔六情根。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天台宗里,圆教是最殊胜的见。但要入这个最殊胜的见,恰恰需要我们忏悔,消除业障,忏除前愆,也就是以前的过患,然后誓不更造。

 

忏悔”这两个字本身就具足了两层含义,

”,是对于过去的错误,我认识到,并且深深追悔;

”,是对这样的罪过,发誓以后绝不再造。所以“忏悔”是有一个时空的概念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儒家也讲,要“不贰过”,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你有了过错,对自己和别人都造成了痛苦,就一定要刻骨铭心,不贰过。



图片




心性要专一,行为要谨慎

图片




六祖大师也讲,“不怕念起,就怕觉迟”,用我们的觉来观照我们的身口意,自己时刻检查,如果发现不对就要像开车的人看到红灯一样,马上刹车。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一惟精,允执厥中”,这是中国文化里非常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人心是很危险的,所以人生在世,要有向道之心。而道又是微妙不可思议的,需要很细心地去感受和体会。因此我们学道、行道,心性要专一,行为要谨慎,要知道自己应该站在怎样的立场上,秉持怎样的原则。




图片





越是殊胜的修法,在因地上,越是要微细地抉择。我亲近师父的时候,比较有机会看到那些高僧大德、大修行人,就一直学习着。

 

师父他人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你想要了解他内在的境界,就看他外在的表现。”所谓叫“内细外不粗”,内细的人,外不会粗的。越是见地高的人,越是大智慧的人,实际上他在细节上就表现得愈发微细、细致。我们所讲的叫“无微不至”。

 

后来,我就用这个方法去看很多的大修行人,发现真的是这样啊。越是名声很大很大的,当你看到他的时候,会发现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大大咧咧啊或者怎么样,而是非常细的,对人都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图片






世间上也总结,细节决定成败,成大事者都会注意细微之处。有的人也说,失败都不是因为大的上面失败,都是因为局部,因为细微处的不在意,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们修行更是这样,经典里说“菩萨畏因”,就是菩萨特别重缘起,对因把握得非常细致。而“众生畏果”,众生是苦现前了才知道害怕。

 

所以修行就要细心、恭谨,在这个过程中,以三宝为对境,降伏自己的身口意,忏悔自己的业障,在体悟佛的智慧的同时增长自我的智慧。

 

但这种消化和成长又是很微细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好比春雨之于草木,是“润物细无声”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悟公上人|修行法门要自己选择
· 悟公上人: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种田不下种
· 广钦老和尚:别人的善恶与你何干?
· 悟公上人| 广生欢喜不生愁
· 印光大师亲传|六字四声念佛法
· 梦参长老:文殊菩萨一直在五台山,你看见了吗?
· 梦参老和尚 | 烦恼是修行最大的敌人
· 恭迎药师佛圣诞 | 祈愿琉璃光遍照三千界,一切众生消灾免难
· 修行,这样才会进步
· 大悲咒
· 更符合我们根机的修行法门
· 常诵《观音菩萨普门品》的功德利益
· 勤诵此经|天下和顺 国泰民安
· 佛教梵呗|暮时课诵(双日《礼佛大忏悔文》)
· 一起听师公唱诵大悲神咒
· 佛教梵呗|暮时课诵(单日晚课)
· 佛教梵呗|朝时课诵(早课)
· 明天,月食 | 这一天行持善法之功德无数倍增上
· 善师赞
· 每一口水都是修行:日常饮水中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