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Profile
悟公上人简传
净法界身,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
上人讳上惟下茂,字悟道。生于一九二一年冬月十一日卯时,浙江岱山人,韩氏第二子。父明贵,母宓氏。其家世代奉佛。幼而敦朴简静,常在定中。
年十四,投宁波永丰寺,依宏顺大师出家。同年,受具于宁波七塔寺。
次年春,求学于宁波观宗讲寺学戒堂。自是戒德内修,威仪外洁。勤学三载,无择昏晓。不以寒暑动意,不知同窗籍贯。梵呗之声,能震钟磬,长引滔滔,清流不竭。
年十八,赴浙江三门广润寺,任副寺。时日寇交侵,沪甬既覆,人如草芥,血流漂杵。上人无惧烽火,毅然入三门县僧伽救护队,任分队长,救死扶伤。
年二十,赴天台山国清寺,入学天台宗佛学研究社,依静权法师,学天台教观。凡读经论,必通解文义,研微造尽。自言“台宗三谛道理,以修念佛三昧之力,最为直截了当”。
其行持精进,暇则自课。夜不倒单,过午不食,垂数十年。诵《法华》三千余部,每日念佛万声,尝与弥陀感应道交。又打国清静七数次,止观双修。后于普陀山报本堂,阅藏四载。
此上人之真参实究,笃于自行也。至弘法利生,乃上人之誓愿。
年二十六,即任研究社辅讲,协主讲通怀,畅演妙法。此后六十载,讲经数十会,约有《法华》、《弥陀》、《地藏》、《金刚般若》、《心经》、《盂兰盆》诸经,《劝发菩提心文》诸论。约处则有北京、上海,浙江之杭州、宁波、舟山、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衢州、台州,江苏之苏州、常州、镇江,以及海外韩国等地。而丛林之随缘开示,社会之临时演讲,不可胜计。教界咸以“法师”称焉。
上人以妙悟圆音,婆心苦口,阐发秘要,拨邪归正。尘说、刹说、炽然说,而会其旨归,说说无说;心法、佛法、众生法,而穷夫底蕴,法法皆法。故每讲必欢跃满座,开口便允惬众心,释经则疑滞冰消,既闻即信心不退。
然世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也。
年四十,法难初艰。全国僧尼,皆令还俗。上人随普陀百余僧众,下放余姚。历二十载,不以死生而变节,不以夷险而动念。世虽以黑为白,视圣为邪,上人据理力争,泰然无所畏焉。其持戒严洁,纤毫莫犯,不与女人共座,不随俗世浮沉。外着俗装,内披袈裟。虽刚骨棱棱,而颜色温温。动遭窘辱,终不以为忤也。
其言:“我眼中无一恶人,皆当成佛。”日修密行,夜授三皈。普与众生,广结佛缘。
嗟夫!历此浩劫,三宝所以不灭,法灯犹能传续,盖因大德僧伽,临危不惧,誓舍身命,力挽狂澜也!
年五十九,去余姚,渡南海,乃重返普陀第一人。
兴复此山,内外维艰。犹能修寺铸像,讲经度僧,领众修行,接引四方。政府请任全山方丈,固辞之,后任首座。驻锡十载,克勤罔替,致令圣教更弘,道风斯炽。
上人于世间名闻,淡焉若忘,而怀佛之心,言佛之言,行佛之行,遂多感应。尝于定中升兜率天,礼弥勒佛,得赐法名“善根”。
本不愿为方丈也,受请住持大佛寺,却之再三。后因明旸法师专函嘱托,此寺又为弥勒道场,遂以古稀之龄,移锡新昌。草创艰辛,殚虑经营,日夜不休,以至形容憔悴。
年七十一,古刹再兴,弥勒金身重现,上人升方丈座。
复兼住持岱山慈云极乐寺、绍兴炉峰寺、黄岩广化寺、桐乡福严寺、嵊州天竺寺、太平寺、长善寺、惠安寺、白云庵,奉化岳林寺,杭州杨岐寺,东阳大智寺等二十余座寺院。凡建寺有求于上人者,必倾囊相助,不留分毫。
趋向佛法智慧之畔
法道久衰,匪仗毗尼,佛法奚能光显?
上人精律典、擅威仪、通梵呗,尝于天台山国清寺、高明寺,普陀山法雨寺,宁波天童寺,温州东林寺,莆田广化寺,台湾妙通寺,广传戒法。戒子万指,龙象辈出。
其为人也,温厚圆融,如春风之嘘拂太空,蔼然可爱。虽学通三藏,法究一乘,然众生利钝不同,故大开方便之门,多讲“吃素念佛”之理。弟子摄此心马,每渴仰于调御;垦此身田,常载怀于法雨。
虽法无奇特,而英才竟投,高足雄立,各领一方。或精究教乘,或一心念佛,或阐扬圣道,或住持道场,或流通经典,或热忱善举,莫不仰承师志,自利利人。
年八十五,身康体健,而预知时至。每日惟佛是念,惟净土是归。尝言极乐之殊妙,圣众之巍巍,如在目前。
二零零五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安然示寂。经数日,屈伸如常,温暖无异,色貌敷愉,光洁莹净。世寿八十五,戒腊七十二。
举龛之日,远近来会者十万余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越明年,启龛视之,颜色如生。荼毗得舍利数百颗,立塔藏之。
夫大教兴替,会有其时,得人则兴,古今一揆。
上人幼经国难,不惑又遭法难,而能一人精修,化及天下,延续法脉,不使断绝。微特普陀、天台、大佛、极乐,赖以中兴,于全体佛教,亦有扶危定倾之功。因缘时节,岂夫偶然?密行隐德、本迹权实,惟上人自知,谨略述生平,安能测高深于万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