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没什么可贪的——《天台宗纲要》讲记第十二课

2021-11-10 00:00:00 发布: 人气:3

请点击以上图片观看精彩视频(44分钟):

《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二课




   缘起   



欲提毗卢之正印,深达诸佛之真源,天台法脉,不可不明。


天台宗成立于陈隋之际,因实际开创者智者大师住锡于天台山,故称天台宗。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正依佛经,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中论》为助成,以《大般涅槃经》为扶疏,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引《维摩诘经》、《仁王般若经》、《菩萨璎珞本业经》等经以增信。


一代高僧悟公上人,是教内著名的天台宗法师,曾在天台国清寺追随台宗座主静权大师十年,研习天台教观,深解意趣,止观双运、戒定慧三学皆得教内大德赞许,一生以法华之圆顿摄受众生。


2018年,适值智者大师诞辰1480周年之际,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秉悟公上人之教诲,教弘天台,行归净土,与慧日禅寺僧众一百余人共同研习静权法师著述的《天台宗纲要》。


2021年,正逢悟公上人诞辰100周年。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天台宗纲要》系列视频,溯天台之法脉,忆上人之德海,一起走进佛陀的一代时教!


图片


图片


《天台宗纲要》学记

——第十二课   


第一章、藏教

(五)六即


1、理即

2、名字即

3、观行即

(1)五停心

甲、多贪众生不净观



“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你看要能证得这个多自在。“从来真是妄”,众生都有佛性,但迷失了佛性,迷失了自己的本觉,所以依惑造业、依业感苦,轮回不息。轮回的理论就这么简单。


我们学佛之后,了悟自己的佛性,然后顺着这个佛性还家,念念不离佛性,叫“六而常即,即而常六”。不管修到哪个阶段,我们都还是缘着这个佛性。


这个佛性,迷,就叫众生。为明白这个佛性,我们就要学习。明白了这个佛性,叫开悟,明白之后就叫真修。真修了之后,因次第尽,就能分证,既能分证,就能究竟,就能达到究竟觉。


藏教为什么叫偏真法性?这是相对于大乘而言的。大乘是真俗不二的,但在藏教,真就是真,俗就是俗,两个不能混为一谈。我们世间人也是这样。智慧不高,就不是“是”就是“非”,不是“友”就是“敌”。越是智慧融通的人,就越圆融,就能够化灾戾为祥和。


图片


一、理即

就是偏真法性。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 印光大师

理即佛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虽背觉合尘,轮回三途六道,而佛性功德,仍自具足,故名理即佛。


《教观纲宗讲录》 谛闲法师

理即佛


转八识成四智,见法数。转前五,为成所作智。转第六,为妙观察智。转第七,为平等性智。转第八,为大圆镜智。诸行无常,统三界内事皆无常。


二、名字即

就是初闻经教,了知名义。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 

印光大师


名字即佛者,或从善知识,或从经典,闻即心本具寂照圆融不生不灭之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所谓闻佛性名字,即得了解佛法者是也。



《教观纲宗讲录》 谛闲法师

名字即佛


一切法者,广则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则地水火风空识。略则色心二法。今以色心论之,而计常见之有,断见之无也。时方等是常,无因等属断。



图片

上图:谛闲法师德相


三、观行即

又分为三:(一)五停心,(二)别相念,(三)总相念。

(一)五停心。有五种: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瞋众生慈悲观,三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这五种方法,能停息妄心,所以叫做“五停心”。


图片


《天台四教仪集注》 

宋高丽国谛观法师录


停者,止义、住义,修此五法,止住五过。

此五停心通于四教。

《四教义》二云:“心既调停,乃可习观,犹如密室之灯。入道根本,无过此五法也。”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

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菩萨于大乘法中,广发大愿行菩萨道,修入如来圣行菩提。从地前次第而学,从此修习凡有二义,云何有二?一者外凡,二者内凡。云何名为外凡?所谓菩萨持五戒十善,修诸业行,学习六波罗蜜散心修持得生天上,亦生人间成有为福受,有漏快乐故。



图片

 《檀林皇后九相观》 收藏于京都桂光山西福寺


甲、多贪众生不净观


贪有几种?外贪、内外贪、遍一初处贪。我们的生命就是这些东西编织出来的,自己编织了一张网,自己在里面轮回。

这三个贪,主要还是外贪。生生世世贪欲的恶业、地狱的痛苦,触目惊心。业力很奇妙的,不偏不倚,谁的业力就在谁身上成熟,边上的人感觉不到。当贪的恶果成熟的时候,那是不得了的,贪会下地狱的。


多贪众生不净观。特别我们出家人,要专门修习。


九想观,观所爱的人,作九种想:1、膀胀想,2、青瘀想,3、坏想,4、血涂漫想,5、脓烂想,6、噉想,7、散想,8、骨想,9、烧想。


我们整个身体的生理运作,实际上就是平衡体内的各类菌群。当生理运作一停下来的时候,这些菌群马上就处在失控的状态,九个相的过程就开始了。


凡夫基本上都是这样,死了之后都会有这九种相。修行人呢?可以不一样。蕅益大师圆寂三年后,弟子在为他举行荼毗时,打开灵龛,见大师“发长覆耳,面貌如生,趺坐巍然,牙齿俱不坏”(《蕅益大师年谱》弘一大师),这就很神奇。所以从客观的现象上就可以看到,修行跟不修行是不同的。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


死法,名为永离恩爱之处,一切有生之所恶者;虽甚恶之,无得脱者。“我身不久,必当如是,同于木石,无所别知。我今不应,贪著五欲,不觉死至,同于牛羊;牛羊禽兽,虽见死者,跳腾哮吼,不自觉悟。我既得人身,识别好丑,当求甘露不死之法。”



九观想


图片

膀胀想

见死尸胮胀,如韦囊盛风,异于本相,心生厌畏


图片

青瘀想

死尸风吹日曝,皮肉黄赤青瘀


图片

坏想

死尸风热转大,裂坏在地,五藏、屎尿、脓血流出,恶露已现


图片

血涂漫想

死尸已坏,肉血涂漫


图片

脓烂想

青瘀黄赤,鸟兽不食,不埋不藏,不久脓烂,种种虫生


图片

噉想

先所饰彩,皆是假借,若不烧不埋,弃之旷野,为鸟兽所食


图片

散想

鸟挑其眼,狗分其手脚,虎狼刳腹,分掣诶裂,残藉在地,有尽不尽


图片

骨想

身既离散,处处白骨,鸟兽食已,唯有骨在


图片

烧想

见积多草木,焚烧死尸,腹破眼出,皮色焦黑,甚可恶畏,须臾之间,变为灰烬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


睹是九想,断诸烦恼,于灭淫欲最胜;为灭淫欲故,说是九想。

以此九想观身常变,念念皆灭,即是死想。

今以是九想,披析身内,见是身相,痴心薄;痴心薄,则贪欲薄;贪欲薄,则瞋亦薄。所以者何?人以贪身故生瞋,今观身不净,心厌故不复贪身,不贪身故不复生瞋。

三毒薄故,一切九十八使山皆动;渐渐增进其道,以金刚三昧摧碎结山。九想虽是不净观,依是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臭尸,溺人依以得渡。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相关文章
· 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会有把握
· 出家要常知足
·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目的
· 建设寺院是为了什么?
· 【德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生命的终极意义
· 花开五叶,中土禅宗第一人〡菩提达摩祖师诞辰纪念日
· 吃饭穿衣里的道心
· 瑞雪做天衣 大地着银装
· 【恭迎达摩祖师圣诞】一苇渡江 只履西归 达摩祖师的传奇一生
· 出家要和大众
· 在一场惊艳的雪境中,把爱放大
· 【人天善法】修心十德
· 微信公众平台
· 我们跟佛,到底啥关系?
· 这个我,你认识吗?
· 我们跟佛,到底啥关系?——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一课
· 出家要断烦恼
· 于细微处见真常
· 【茶香慧日寺】:观音菩萨在内,不在外啊
· 蕅益大师:品立则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