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情操
陶铸人格
冶
我们前段时间学习七不退法,尤其讲到了安般修法。对于上座部佛教来说,修习止和观属于“苦、集、灭、道”这个道的部分——道谛。所以择法觉支里面,就以安般修法来举例。
视频:陶铸人格 |身心在虔诚地奉献中得以净化
数
息
观
在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六妙门”里面,也是讲到安般修法,具体方法就是说,“散乱众生数息观”。祂是一种止的方便,“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如果缘于数息这个法的话,就能够安止下来。
当心安下来的时候,我们的觉照就越来越有力,越来越明朗。越止,这个慧观就越透彻。由鼻子呼吸的风大,一个风大,牵一发动全身,就由此扩展到地水火风——风大、水大、地大、火大,甚至再扩展到色法、受法、想法、行法、识法。一个风大,就能让我们的觉照照见这些。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建寺院?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方便。我们奉献、投诚,以我们的虔诚通过劳作奉献去调整自己的身心。那世间的人呢,他往往难以生起信仰。生命如果没有信仰,就六神无主;有了信仰,有了虔诚,它就会统摄我们的身心,身心在这个信仰的奉献中就得以净化,慢慢地变得干净。
AUTUMN
陶
铸
人
格
我们说“陶冶情操”、“陶铸人格”。这个“陶”,中国的制陶工艺在整个人类文明里是比较早出现的。这个制陶的过程里,就有一个净化的过程。
取做陶器的土,一般需要挖到干净的土层,干净的土挖回去,还要把它筛过,把里面细细的沙再隔掉。筛过的土加水去和,就可以做造型。做完造型用火一烧,就可以成器皿,这就叫“陶”。
“冶”呢,它的对象不是土了,是矿石。比如铁矿,要选矿,选了矿之后用火去炼。矿石融化了,铁的部分跟杂质的部分就能分开,所以冶和炼是在一起的。
土要想成为器,要去其杂质,纯净的土才能够成器皿。铁矿也要经过冶炼,去杂质才能得到纯铁。冶炼的次数越多,铁越纯。古代的人用功夫,这个铁就能成为不生锈的铁。铁怎样能不生锈啊?纯度越高它就越不生锈。就像阿育王时代炼的铁,阿育王铁柱,到现在都还屹立在那儿,黝黑黝黑的,不生锈。
AUTUMN
定
慧
力
庄
严
冶炼、去杂质,也是我们修行很重要的过程,古人就用这个来比我们能不能成法器。我们在座的,在建寺院这几年当中经过这样子的修炼,在诸佛菩萨的眼睛里面我们就是进步的;在鬼神的眼睛里,我们每一个修行的人也越来越干净,那个光明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莲分九品,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青色光实际上是代表戒律清净,你能断恶。一个断恶的人,就会放出青色青光;这个清净增上,就变成黄色黄光;一个人如果发出红色红光,这个人肯定缘分好,到哪儿缘分都好,他已经到怀柔的境界了;白色白光,那就叫通如来部了。
这就是真实的修行过程。念阿弥陀佛的人,要想了解无量光无量寿,那要修不动佛。在不动里面你就会知道,你的如来佛性是不来不去的,是无量的——空间是无量的,时间是无量的,寿命是无量的。
在止中能产生观,在观中能入更甚深的止,呈螺旋增长。《法华经》里有一句话,叫“定慧力庄严”,具足定慧的这种等持。我们佛弟子们,如果你就在这上面,越来越有心得,那就很好的。有了这朵莲花了,就慢慢地增长。
刚才止静我们心里有没有感想?这里面安静吧?我们建寺院就是为了这个受用的,这不是建展览馆、艺术中心,也不是开商场、搞房地产,都不是,就是为了我们修行每个人有个莲座,叫“一座之地”,足矣。
——三参法师古文殊寺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