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陶”、“冶”的过程

2021-09-24 00:00:00 发布: 人气:6









陶冶情操

陶铸人格










我们前段时间学习七不退法,尤其讲到了安般修法。对于上座部佛教来说,修习止和观属于“苦、集、灭、道”这个道的部分——道谛。所以择法觉支里面,就以安般修法来举例。


视频:陶铸人格 |身心在虔诚地奉献中得以净化


图片


在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六妙门”里面,也是讲到安般修法,具体方法就是说,“散乱众生数息观”。祂是一种止的方便,“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如果缘于数息这个法的话,就能够安止下来。


当心安下来的时候,我们的觉照就越来越有力,越来越明朗。越止,这个慧观就越透彻。由鼻子呼吸的风大,一个风大,牵一发动全身,就由此扩展到地水火风——风大、水大、地大、火大,甚至再扩展到色法、受法、想法、行法、识法。一个风大,就能让我们的觉照照见这些。


图片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建寺院?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方便。我们奉献、投诚,以我们的虔诚通过劳作奉献去调整自己的身心。那世间的人呢,他往往难以生起信仰。生命如果没有信仰,就六神无主;有了信仰,有了虔诚,它就会统摄我们的身心,身心在这个信仰的奉献中就得以净化,慢慢地变得干净。



AUTUMN


图片


我们说“陶冶情操”、“陶铸人格”。这个“陶”,中国的制陶工艺在整个人类文明里是比较早出现的。这个制陶的过程里,就有一个净化的过程。


取做陶器的土,一般需要挖到干净的土层,干净的土挖回去,还要把它筛过,把里面细细的沙再隔掉。筛过的土加水去和,就可以做造型。做完造型用火一烧,就可以成器皿,这就叫“陶”。


图片


“冶”呢,它的对象不是土了,是矿石。比如铁矿,要选矿,选了矿之后用火去炼。矿石融化了,铁的部分跟杂质的部分就能分开,所以冶和炼是在一起的。


土要想成为器,要去其杂质,纯净的土才能够成器皿。铁矿也要经过冶炼,去杂质才能得到纯铁。冶炼的次数越多,铁越纯。古代的人用功夫,这个铁就能成为不生锈的铁。铁怎样能不生锈啊?纯度越高它就越不生锈。就像阿育王时代炼的铁,阿育王铁柱,到现在都还屹立在那儿,黝黑黝黑的,不生锈。



AUTUMN


图片


冶炼、去杂质,也是我们修行很重要的过程,古人就用这个来比我们能不能成法器。我们在座的,在建寺院这几年当中经过这样子的修炼,在诸佛菩萨的眼睛里面我们就是进步的;在鬼神的眼睛里,我们每一个修行的人也越来越干净,那个光明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莲分九品,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青色光实际上是代表戒律清净,你能断恶。一个断恶的人,就会放出青色青光;这个清净增上,就变成黄色黄光;一个人如果发出红色红光,这个人肯定缘分好,到哪儿缘分都好,他已经到怀柔的境界了;白色白光,那就叫通如来部了。


图片


这就是真实的修行过程。念阿弥陀佛的人,要想了解无量光无量寿,那要修不动佛。在不动里面你就会知道,你的如来佛性是不来不去的,是无量的——空间是无量的,时间是无量的,寿命是无量的。


在止中能产生观,在观中能入更甚深的止,呈螺旋增长。《法华经》里有一句话,叫“定慧力庄严”,具足定慧的这种等持。我们佛弟子们,如果你就在这上面,越来越有心得,那就很好的。有了这朵莲花了,就慢慢地增长。


图片


刚才止静我们心里有没有感想?这里面安静吧?我们建寺院就是为了这个受用的,这不是建展览馆、艺术中心,也不是开商场、搞房地产,都不是,就是为了我们修行每个人有个莲座,叫“一座之地”,足矣。

——三参法师古文殊寺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悟公上人 | 这朵莲花,是你得度的因缘
· 心态,决定生命层次的高低
· 【茶香慧日寺】:佛法的特质
· 虚云老和尚:放下一切,是放下甚么呢
· 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考验
· 【中韩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净化自己的心灵
· 修行,增福延寿最好的方法
· 虚云老和尚:整日忙忙碌碌如何修行?
· 做噩梦的时候,你能从梦中醒来吗?
· 悟公上人 | 依了这个方法去修,一定可以结成功德圆满的果
· 好不容易修来的福报,千万不要漏掉了
· 印光大师: 成人善念 不成人恶念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追求智慧
· 中秋明月夜,读佛门高僧写在月光下的最美禅诗
· 佛法音声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 悟公上人 | 上方世界诸佛赞叹这部经不可思议的功德
· 美丽的优昙花,为谁而开?
· 【殊胜时节】中秋节 ​恭迎月光菩萨圣诞
· 甘露醍醐 | 吃月饼、赏月亮,要跟我们的生命联系在一起
· 常识 | 佛教中秋拜月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