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理性的,高尚的,谁思考,谁就会被感染。
我们皈依三宝能得解脱,就是因为皈依的是宇宙中的一种圆满,一种高尚。虽然我们自己不够高尚,但是我们愿意礼敬高尚,愿意把自己如尘埃一般的生命融入到高尚的海洋中去。
神秀大师的那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对于我们日常的修行来讲,实际上很重要。哪怕我们明白了六祖大师的偈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还要在神秀大师的这四句偈中去实践。
这两首偈子互为表里,代表了佛法的圆满。
因为修了神秀大师的就不堕落,修了六祖大师的可得超越。神秀大师的偈子修了,就有底线了,至少不堕落,能达到人天乘。再增上又可以超出三界,位列声闻、缘觉,这样佛法的两乘都有了。如果进一步能自利利他,那就是菩萨乘。
那到底什么是智慧?
在惠能大师这里就是真正地体现了诸法现量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过去、现在、未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样子一种心之本性。
心体即是佛,能觉照、能作用、能自利、能利他。他在大唐盛世为我们示范了这样的人生。
惠能大师的偈子里,“本来无一物”,这是一种洞见一切的智慧高度;“何处惹尘埃”这是一种和平的、默默地化一切干戈为玉帛的方法。
佛教是和平的,非暴力的。祂倡导的是通过改变自己,来奉献世界。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想要改变,想要超越,首先要改变自己。
我们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所有经历的外在的黑暗都要谦卑地反思自己。
如果能改变自己的贪嗔痴,就能从根本上去奉献这个社会。你多一分吉祥,这个世界就多一分和平。
佛教讲五蕴皆空,四大非有,这样一种高智慧的世界观,对于世界和平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种空性的智慧我们要去理解,要产生定解。有了这个智慧再去践行神秀大师的那四句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真实起修,积资净障,回归到自性中去。
这时就已经不再是个人的菩提树了,这菩提树代表天下了。这样的智慧,既是佛教的智慧,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也是属于整个人类的智慧。
所以只要这世上的人还有善根,还有情怀,就会珍爱佛教的智慧,就会感恩佛陀,会怀念像六祖大师这样的智者。
——三参法师古文殊寺
微信文章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