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a
迫不及待地结束所有事务,拖着自己的行李回乡过年,走亲访友、吃吃喝喝,然后在家中的床上醒来,这是每个国人心底一年中最幸福的事。
但人间在团聚庆祝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其他生命的感受,其实我们聚餐的背后常常让它们倍尝心酸痛楚…
丰子恺(1898年--1975年)
近一个世纪之前,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细心观察到了这些现象,他看到了人们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给动物们造成了诸多的苦难,并且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深知“千百年来碗里羹,怨声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夜半屠门声”——人类只有平等对待所有的生命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和平。
弘一大师(1880年--1942年)
于是从1929年起,遵照恩师弘一大师重嘱,丰子恺先生发心创作了《护生画集》共450幅,并于长达四十六年间克服种种磨难始终耕笔不辍,以自己的画笔开蒙济世,为这些无数哭泣的生灵呐喊。
本画集风格恬淡从容、神韵俱佳,并精心配上语气真切的诗文,寥寥数笔间阐述了对人类傲慢地凌驾于动物之上的深刻反思,于简约朴素中流露出浓浓的悲悯仁爱之情。
01
《今日与明朝》
日暖春风和,策杖游郊园,
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
为念世途险,欢乐何足言,
明朝落网罟,系颈陈市廛,
思彼刀砧苦,不觉悲泪潸。
02
《母之羽》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
母亡儿不知,犹复相环守,
念此爱亲情,能勿凄心否。
03
《生离欤死别欤》
生离尝恻恻,
临行复回首,
此去不再还,
念儿儿知否。
04
《乞命》
吾不忍其觳觫,
无罪而就死地,
普劝诸仁者,
同发慈悲意。
三参法师:“现在提倡吃素、健康饮食,这不仅仅是营养价值的问题,它里面还有一个负能量——肉食背后的怨恨。
没有鸡会说自己是来奉献给你吃的,你杀的时候,它都会哭、挣扎,你吃的每一口肉都是它的命……
它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它也上有父母、下有孩子。”
05
《刽子手》
一指纳沸汤,浑身惊欲裂,
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
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
哀泣各分明,听者自不识。
三参法师:“一个贪婪于口腹的人,每天为了食欲而漠视其他生命的宝贵,这种人首先他心灵没有光芒,这是很恐怖的…”
06
《尸林》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应起悲心,勿贪口腹。
三参法师:“‘肉’字就是门里面两个人,其实就是人吃人。
从佛教特别是菩提心的角度上说,一个吃众生肉的人,悲心会有所减损,会损毁自己的菩提之种。
所以,戒杀吃素能维系心灵的健康,提升生命境界,进而也可以带来身体的健康,一个人斋心净口,看上去会很干净,他洋溢的就是一种透明的光芒。”
07
《刑场》
蓦受刀砧苦,肠断命犹牵,
白刃千翻割,红炉百沸煎,
炮烙加彼体,甘肥佐我筵,
此事若无罪,勿畏苍苍天。
三参法师:“我们现在把科技用在屠杀上,在人类的眼睛里,地球变成了畜牧场。我们正不断地破坏着地球家园,同时在侵害着其他生命。
古人说‘吃它一口肉,欠它万万千’,吃一口肉你就入了杀生的信息网了;纵观全世界消费掉多少猪、鸡和鱼,你就吃这一口肉,所有的这恶业信息就连在一起了,所以叫得不偿失啊。”
08
《喜庆的代价》
喜气溢门楣,
如何惨杀戮,
唯欲家人欢,
那管畜生哭。
三参法师:“人类的春节,就是动物的浩劫,因为春节总是大鱼大肉,杀活鸡活鸭,血流成河。
古语有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很多人觉得肉好吃,设想,如果餐桌上的肉换成我们自己的肉会怎么样?”
09
《老鸭造像》
罪恶第一为杀,
天地大德曰生,
老鸭扎扎,延颈哀鸣,
我为赎归,畜于灵囿,
功德回施群生,
愿悉无病长寿。
三参法师:“戒杀救命放生的目的,就是激发我们的恻隐之心,体验同体大悲、长养菩提。
其实放生是在放我们自己,也是在救世界,一次具足大悲心的放生可以遣除人世间的戾气。
完整地念放生仪轨,认真地观想,生起像母亲一样的悲心,至诚恳切地呼唤佛菩萨,念到自己都热泪盈眶,这样放生的状态不仅能净化自己,还会在宇宙间产生强大的慈悲磁场。”
10
《平等》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三参法师:“动物和我们虽然有着不同身体,却有非常相似的基因;动物被残杀时所感受的痛苦,人类的心灵也会感应到而颤抖。”
而且正因为它们同样有感知苦乐的能力,甚至和我们春节向往回家一样,动物们也有对亲情的概念。
11
《孝鹅》
白话:唐朝天宝年末,沈氏养的一只母鹅快要死了,她的鹅宝宝们悲伤地鸣叫并集体绝食,还用喙叼来草垫子盖住妈妈,后又衔来饲草排列在母鹅前就像在祭祀亡母,最后全部扬天长号死去。
沈氏因小鹅们孝敬仁义,遂作了孝鹅冢做纪念。
可见,亲情并不是人类特有,动物间血浓于水的这些情感亦是十分深厚。
已经研究表明,如果小鸡破壳而出时就不见母鸡妈妈的体温与咯咯声,必定会让它若有所失,表现得闷闷不乐。
三参法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佛教里这个众生的概念不仅仅是指人类,连鸡鸭猪狗都算。佛教修行最关键的一个点就是菩提心,就是把天下所有众生都当成自己父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立春万物发 天地有好生之德 君子乐见其生
请让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平安喜乐中迎接自己生命中新的一年。
12
《冬日的同乐》
盛世乐太平,民康而物阜,
万类咸喁喁,同浴仁恩厚,
昔日互残杀,而今共爱亲,
何分物与我,大地一家春。
“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我们都看他样。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是忘不了这种好滋味。但叫家里人照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丰子恺
三参法师:“戒杀吃净素就是一个善业,这个善业会产生吉祥的果报。充满慈悲、清净、有智慧的人能感受到天地万物的那种美。”
今年因为大环境特殊原因,很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有的人想家想到哭,每逢佳节胖三斤的愿望也成了泡影,但,不仅仅是我们想团圆、要快乐,所有的生命体也有相同的感受,它们也有家和成员、也喜欢亲属相聚、也希望平安地度过每一天…
本着这样的良知,愿我们从自身感受由此及彼、将心比心,体会动物的悲欢,能对它们慈悯,戒杀、吃素、放生,给予众生自由。
在新的一年中,有一个好的开端、一个新的生命境界, 过一个吉祥的、有心灵质量、有生命情怀的高尚的春节团圆聚会。
微信文章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