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空亦空 空无所空】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第一个“揭谛”和第二个“揭谛”字完全一样,读音也完全一样,但是意思不一样。比一个例子,我说“空”,说了第一个空。然后再说一个“空”,说了第二个空。但我说的时候,我的心里面,第一个空跟第二个空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空,是这个大殿要空,大殿非大殿,是名大殿。我现在住持的寺院是九九年才修复,但是有寺院的历史是一千多年,曾经经历过文革。文革的时候,我们寺院的大殿就不是大殿了,变成养猪场了,大殿里养猪。那个时候就不是大殿了,叫畜牧场,猪圈,猪的房子。
大雄宝殿是佛的房子才叫大雄宝殿,养了猪还叫大雄宝殿吗?不能!如果现在把这个大雄宝殿的佛像搬走,赶了一群小兔子进来,这还叫不叫大雄宝殿?不叫了。所以大殿非大殿,是名大殿。
我说空,首先大殿这个执着先空掉。我第二个又讲空,再空,空什么?我们说对于大殿所空的空,也要超越它,这个“空”是空前面的那个“空”。但是讲这两个空,空字是一模一样,我发的声音也一样,内涵却不一样。所以这个咒语里边“揭谛,揭谛”,两个虽然文字一样,发音一样,但内容不一样。再加一个揭谛还跟那两个又不一样,“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超越,再超越,再超越,最后,菩提萨婆诃,真正地超越出去了,超出三界啊!
这个很重要,我们做人最关键和最伟大之处就是人能思考这些!人如果不思考这些的话,那我们这个人就叫委屈己灵!委屈了自己的佛性!你能思考最伟大的真理却不思考,放弃了内在的这种佛性,那我们人就很可怜!
所以佛也是这样子,看到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一个人都可以解脱,但是众生却没有解脱,在束缚之中,所以佛陀就悲悯我们!拔我们众生的苦,给我们众生法乐,这就叫慈悲。所以我们要思维佛所讲的语言,诵佛的咒语,佛咒就是佛的心!
——摘自《钵水明镜》传喜法师开示录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