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2015-07-31 05:52:00 发布: 人气:4

(李炳亭,中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实践者,著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首倡者,《中国教师报》总编助理,业内人称“课改旋风”。)

  舌尖上的中国,是欲望的中国。

  中国人颇为贪恋“口福”,这个民族的价值观长期以来就建立在“吃”上,见面打的第一声招呼竟然也是基于“吃”的。
  “吃了吗?”
  “吃了。”
  寥寥几字,道出的是情感,道不尽的却是文化。连圣人都这样讲,食色性也。图片  中国人的信仰就这般的具有“烟火味儿”,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此之经典的人生哲学,靠着一双筷子和一只碗,代代血脉相传,在今天登峰造极。原本很含蓄的民族,在关键点上,竟然也这么大道至简,抄起筷子,就一个字,“吃”。
  吃饱了呢?歇歇,睡一觉再吃。

  真是悠悠万事,以吃为大。吃饱喝足为人间美事,也是人生的骄傲。剔完牙,打着嗝,拍着圆滚滚的肚皮,心满意足地说一句,“死都值了”。吃货横陈,脑满肠肥与饿殍遍地其实没有谁高谁低。
  所以,有时候想一想,觉得人也未必就比其他动物高尚到哪里去。图片  活着,需要吃饭,但为了“吃”而活着,为了“吃”而绞尽脑汁,为了“吃”而死亡,甚至为了“吃”而出卖良心,为了“吃”而典当人格,就不要再拿文化来为自身的堕落遮羞了。

  中国文化,不应该只是一代代吃货们所写下的文化。
  中国文化也不应该翻箱倒柜地搜罗出来,估一个价码,折算成多少可以“吃”的,没有了“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没有了“不食嗟来之食”,不是文化没了风骨,而是人迷失了方向,是真糊涂了,而不是“难得糊涂”。

  为“吃”而活着的民族是高贵不起来的!

一个民族要站立起来,就需要先从地上爬起来,挺起腰杆,直立行走,自信从容,而不是尽为稻粱,低眉献媚,仰人鼻息。图片  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理智地从对物质的匍匐膜拜里走出来,走向“非物质”的世界里去,完成一场彻底的“心灵进化”,哪怕身在陋巷,也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
  中华民族曾经这样伟大过,曾经高山仰止过,曾经向整个世界展示过它精神的富贵,曾经以景行行止的德行操守,让友邦外夷羡慕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们自豪,我们有过足以让整个人类都为之骄傲的文化!然而,今天我们可能已经“坐吃山空”了,败了、也坏了,祖宗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俱往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曾经有过的饕餮盛宴,是一种荣耀,也应是一次深痛的记忆!图片  什么时候,记忆能变成一种记性!让我们永远记住,物质落后可能会让人打,但道德和精神的赤贫会被整个人类淘汰!
  以梦为马。
  让一部分先道德起来,不是在物质世界里跑马圈地,而是去精神世界里自由驰骋,这本质上就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觉悟”。

  从口到心,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不知“道”!
  但我知道:我自己做得不好,羞愧啊!跨出慧日寺的大门,那一刻,我下定决心,以戒入修,断烟断酒。

  以梦为马,破我囚笼。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图片


相关文章
· 灵魂真的存在吗?看完震惊了!
· 宣化上人:修道不要争第一
· 在东方文明里庄严人生
· 一时就是永恒
· 太暖心了!献给所有心地善良的人们
· 虚云老和尚:用逃命的心来办道
· 真实不虚
· 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 梦参老和尚:在家诵经而不护持寺院,等同谤僧!
· 人类到底来自哪里
·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 度一切苦厄
· 佛教的空观
· 善生聚福慧——传喜法师应邀南下,走进学校探讨“幸福人生”之心灵讲座
· 开智的楞严 成佛的法华
· 不能以分别意识作圣解
· 诸佛大愿 正法久住
· 宣化上人:修道不要太聪明
· 应无所住
· 求无漏功德 入解脱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