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在奉化市举行的素食产业联盟特训营上的开示,2014年12月6日,传喜法师一行人来到弥勒菩萨的道场——奉化岳林寺。不曾想,在这里竟然遇到了同门师兄,净仁法师。
同为悟公上人的弟子,两位法师忆念起当初恩师给起法名的情景。传喜法师说:“净庆”是师父在普陀山给我起的法名,而“传喜”是我刚出家的那一天,师父领我朝大圣五台山时,在大白塔下赐的。当时,我还纳闷“传喜”什么时候用呢?心里想着将来四处弘扬佛法的时候,就用传喜这个法名吧。净仁法师回忆说:“当初我发心来岳林寺重建弥勒菩萨道场,也正是由恩师悟公上人委命的。多年前,岳林寺的规模非常大。解放后,先后有过两场大火,文革的时候,人们又把剩下的东西拆掉了,恢复起来非常难。当时的那种情况,我就觉得发起菩提心特别难。后来,师父慈悲点拨我,说我跟弥勒佛有缘,除了净仁,我还有个法名叫传慈,还要我传承大慈弥勒的精神,我也就依教奉行了。你是传喜,我是传慈。我们有缘,结欢喜之缘!”
岳林寺,始建于南梁大同二年(536年),原名崇福院。岳林寺的旧址位于奉化市中心,为当前岳林广场的所在地。如今的岳林寺远离闹市区,在当年“布袋和尚”出生的地方长汀村重建寺院。“岳林寺的新址建在长汀村,弥勒菩萨这回是回家了!”净仁法师笑着向传喜法师介绍。
在传喜法师座位的对面墙壁上挂着一幅字:“我有一布袋,虚空无罣礙;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这首偈子正是契此和尚,也就是布袋和尚当年亲口向世人所讲。据正史记载:布袋和尚喜好田间劳作,有次与人比赛插秧,四位农夫手起手落,不一会儿田中就绿了一大片,而布袋和尚眼看就要输了,他却呵呵笑着,高声吟诗:“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大伙一听,这首《插秧偈》很有意思。“福田”既指良田,也指佛田,“水中天”既是大自然的天空,又是佛教的理想世界。“六根”不单单是说插秧每行有六株,也暗示佛经指的眼、耳、鼻、舌、身、意。“稻”与佛“道”又谐音,最后一句,“退后原来是向前”,不仅描绘了插秧情景,更包含了佛教的智慧和辩证的哲理。人们在琢磨的时候,布袋和尚施展神通,乐呵呵地插完秧苗。
布袋和尚在岳林寺出家,又在岳林寺圆寂。他在圆寂前,说了四句《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毕,即在青石上端坐而逝,后人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 。如今,那块“涅槃石”还供奉在岳林寺,岳林寺也因此被定为弥勒道场而名声大振,闻名寰宇。
后代文人崇敬这位可敬的大师,提写了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首妇孺皆知的句子赞颂了布袋和尚容人容事之雅量,并体现了佛菩萨的旷达襟怀。
试问尘世间,谁未做可笑之事,谁又能说自己不是可笑之人。宽厚的佛祖一直以慈悲之眼和悲悯之心,善待芸芸众生。试想,倘若弥勒菩萨的精神能传遍于中华神州大地,“中国梦”的实现也就指日可待了。
——文字编辑 妙丽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