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塔院寺退居方丈——寂度法师
寂度法师生于辛亥革命前一年。他跨越了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很不简单,有这个缘份的人不多啊!他虔诚事佛。佛给了他高寿。
91岁的老法师人很清瘦。但他精神矍铄,仍按往常的习惯坚持晨练。可一般人见不到他晨练的身影。为什么?他起得很早。当一般人起床之后,他晨练完毕,转入研读经书的生活节奏中去了。
五台山各寺庙的僧人都起得很早,一般是凌晨3点或3点半起床。可寂度法师不到三点就起床了。这倒不是说,他人老睡少的缘故,关键是多少年来养成的习惯。他说,古人闻鸡起舞,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也应该认真珍惜时间。
寂度法师是目前五台山僧人中的一位大家公认的饱学高僧。他博采众长,显密双修,深钻细研,佛理精通,是一代高僧能海上师生前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得道高僧,在90岁以前,依然每天跟普通僧人一样,坚持上殿做功课,没有一点特殊感。
寂度法师生来不爱热闹,而爱清静独处。在家时劳作之余,一个人或看书,或思索些问题,是他最大的乐趣。在知识的逐渐增长和对人生的逐渐感悟中,他渐渐地看破了红尘,遂于28岁时毅然出家。
刚开始在峨嵋山万佛顶寺,以海静法师为剃度师。当年又到了成都市近慈寺,拜能海上师为师,受具足戒。从此,他便与一代高僧能海上师相依相伴数十年,直到能海上师去世。
能海法师是建国以来我国最著名的高僧之一。他显密双修,佛理精湛,持戒之严,世属罕见。他高瞻远瞩,充满高度的爱国之情。对和平解放西藏有积极贡献。生前,作为和平使者,曾随郭沫若、宋庆龄两度出国参加世界和平大会,为祖国安定,为世界和平,做为一名僧人,他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名师出高徒。寂度法师所以能成为当今五台山一名高僧,与能海上师生前对他的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
1949 年全国解放,寂度法师随能海上师移住四川省绵竹县云悟寺。1953年,他又随能海上师来到五台山清凉桥,即吉祥寺。在能海上师的带领下,为修缮清凉桥,为绿化清凉桥周围的坡梁沟壑,为僧人参加生产劳动实行生产自救,寂度法师均做出了自己应做的贡献。
谁能想到,当时间推进到1966年的时候,举国上下闹开了文化大革命,德高望重的能海法师在1967年元旦节被迫害身亡。
在师父去世一年后,寂度法师也被迫离开五台山,被赶回四川原籍去种田。这时,他已年近花甲。
有好多像他这般年岁的僧人被赶回老家去种地为生时,因心灵空虚和为生活所计,都娶妻成家,打算苟且余生。而寂度不然。他虽恢复了出家前的俗名黄裕昆,但心里想的依然是佛的教义和几十年相濡以沫的能海恩师的教诲。为世所迫,他不能像以往在寺庙中一样潜心学佛了,他必须面对现实,参加农业劳动,和当时必须参与的一些社会活动。劳动之余,回到家里,将门一关,他便翻开经卷,认真温习功课。每当此时,他感到浑身轻爽,快乐无比。
他想,也许这一辈子我再无缘出家了,但我对佛的情缘无论怎样都是无法斩断的。他发誓说,我将以此心走完我未来的人生之路。不管前程怎样坎坷,佛永远在我心中。
在对佛门生活无限的怀恋和向往中,他在故乡的土地上摸爬滚打了整整十年。1978年,国家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他又被请回了他梦魂索绕的五台山,任十方丛林碧山寺当家师。是时,他已年近古稀。1981年,71岁的寂度法师受五台山佛教协会委派,移锡于塔院寺,担任住持。多少年人去寺空,原先香火隆盛的千年古刹如今是破败荒凉、杂草丛生,风过处尘土漫天,使寂度老法师嗟叹不已。看到围墙上依稀留存着文革中的极左标语,诸如“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刺人心目的东西,他连连摇头,不住地说:“罪过,罪过!”
他到塔院寺时,已先他有五位僧人到了塔院寺。偌大的寺院只有五、六位僧人,寺庙东院还被外单位工作人员临时占用着,法师心中真说不上是种什么滋味。他发誓要重修寺庙,扩大僧团,使荒凉破败的古刹重新变成文殊菩萨的清静道场,并逐步将其变为十方丛林,为五湖四海而来的僧众提供良好的修持拜佛的场所。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