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斋中的修行方法

2013-10-07 10:08:00 发布: 人气:6

        人类饮食文化里,分餐制是非常高级的,分餐制就来自于佛教,几千年了,佛教的吃饭已经可以算是非物质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都是股东。


        这个筷子横在前面,代表我们的心是横遍十方的。拿筷子的手,你看,左手压着筷子,右手把它拿起来,再用左手,把菜碗移过来,端在左手里。端在左手的时候,虎口捧着这个饭碗,这样子就叫龙含珠,拿着筷子叫凤点头。吃饭的时候,碗筷不要发出碰撞声,嘴也不要发出吃东西的声音。先吃三口:靠左边,捻几粒饭放在嘴里,心里面要默念,“愿断一切恶”;筷子再在右边夹一口,放在嘴里,“愿修一切善”;当中再夹一口放在嘴里,心里默念“誓度一切众生”,然后才正式吃饭。

        我们需要添菜和添饭呢,要把碗放在前方的桌沿那。如果吃好了,两个碗叠起来也放在桌沿那,碗的外沿和桌子外沿一平。筷子也是很整齐的在碗底这个地方,跟桌沿垂直竖在面前,这叫竖穷三际,饭吃好了筷子是竖的,竖穷三际。每一个动作都跟无上的佛法联系起来,点点滴滴不离其中。

        在寺院里面的话,一般性进入大殿、进入斋堂是不许说话的,住持师父可以开示,僧值只能说半句话,其他谁也不可以说话。行堂是给你添菜添饭的,他都有肢体语言,你要什么都有语言,不是用嘴说的,是用行为表示的,用你的筷子表示。进入大殿是见佛,佛在大殿,就好象百官去见皇帝一样,到了金銮殿谁敢讲话,就那个意思,不要见佛还讲话。    

        斋堂呢,是代表,我们叫一鉢千家饭,我们吃的这碗饭是百千万个人供养来的,百千万还是讲少的,是来自十方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这一粒米呀,比我们泰山还大。我们说须弥山,须弥山肯定比泰山大,但是须弥山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一粒米比泰山还大还重,所以要端身正意,保持正念。还要食存五观,吃的时候要五观,第一个就是量彼来处,这是哪里来的,我有没有这个德行吃这口饭。最后,为什么要吃这个呢,为疗形枯,为成道业,为了要修行的缘故保持这个生命,让这个身体能够健康,可以修行才吃这口饭。但首先是惭愧的,我们还是凡人,是为了追求圣贤之道,所以吃这口饭,所以要对得起这口饭,这么个意思。

        今天趁这个机会,借助我们灵岩寺的斋堂,给你们讲这个话题。


        本文选自传喜法师于2011年6月13日在灵岩寺的开示


        佛教慧日

        微信公众平台总指导:传喜法师

        责任编辑:释宝乾 



相关文章
· 功德与业障
· 助念的条件
· 针对网络信众学佛的几句良言
· 亲人去世该如何对待
· 做人要有慈悲心
· 佛法的功能,救苦救难
· 修行立功课,心念不空过
· 早晚课的内容以咒语为主是否可以,一定要念经吗?
· 心无挂碍是春天
· 初修莫怕难
· 钟鼓同声唤醒沉迷众生
· 六度四摄无一不列布施为首
· 有的人嘴巴动不动就诅咒人,以后会有什么业报呢
· 前因后果有因缘
· 珍惜生命换来的佛法
· 不去依止师父可以吗?
· 用正確的方法念經
· 生病了没办法念佛怎么办?
· 弟子间和合是师父长久住世的好缘起
· 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