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的生死观(连载二)丨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2021-07-22 21:3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学禅的人,

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高僧的生死观(连载二)



图片


净慧长老在禅堂

崇谛法师:


各位同门的师兄,各位青年朋友,今天下午的主题对于风华正茂的年轻朋友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沉重。但实际上,了解生死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


昨天下午跟大家分享时,我提到,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里,落实到每个当下一个个相续不断、迁流不息的念头上。老和尚开示的时候讲,人的生死就在呼吸之间,念念之间。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现在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下面,我想谈谈我的出家因缘,它跟生死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在上学之前,五六岁左右有很长一段时间,总会想到自己很快就会死去,然后躺在棺材里面变成一堆白骨,我不见了。那种对于死亡的恐惧、忧心,在我心头萦绕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开始接触宗教。


在接触佛教之前,我去过很多宗教场所,包括教堂、清真寺。但是直到后来遇到佛法,我觉得这个才是真正能够打动我的。


小学阶段,我通过一个同学看到了佛教书籍,但是真正接触到出家人和寺院,是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隔壁县城有座不大的寺院,里面住着一位老比丘尼法师,就是女性出家人,她是年轻时听一位长老尼讲《地藏经》后出家的。


我最初亲近佛法,皈依的就是这位比丘尼老法师,她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令我印象很深的是,我初中一年级刚去亲近她的时候,她就跟我讲:“我们两个还很有缘呢,将来我走的时候你还能送送我。”


我记得她说那个话的时候,身体还蛮好的。但是真的很奇怪,她走的时候我在读高中一年级,高中的学业都很重,本来我不太可能有时间去寺院的,但就赶上那一天是高三的会考,要占考场,所以给我们放假了,然后我就去寺院了。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亲历一个人的死去。让我最震撼的是,老法师很从容地安排她的生死。她说我要走了,你们要给我念佛助念。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她盘着腿,很多居士围在她身边助念。最后,我看着她呼吸落下去以后,头稍稍低了一下,走了。


那个场景对我的震撼是非常大的,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难以想象。我发现佛法真的是太神奇了,一个人可以那么洒脱地走,完全不像我们世间看到的哭哭啼啼跟亲人告别的场景。所以,自那以后,佛法真实不虚,这种信仰一直萦绕在我心头,让我在后来有幸遇到我们老和尚。



图片

崇谛法师与净慧长老



我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遇到老和尚,然后追随他出家。2004年,我读大四期间就想出家,老和尚说你要回去把书读完。所以,我是2005年春节真正回到寺院,也是这年出家的。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老和尚2013年示寂,我有幸基本上都在老和尚身边。


关于老和尚对于生死的看法,有很多具体的事例。比如说,老和尚不止一次跟我们讲:“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有时,老和尚会开玩笑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到时候你们就该讨厌我了。”我们说师父我们怎么会讨厌你呢?但是老和尚就说不行,修禅的人走的时候一定要干净利落,洒洒脱脱的。


老和尚示寂的时候,佛教界都觉得很震惊。因为他一直都是为了佛法的弘传南北奔波的形象,大家从没想过他会突然倒下,包括我自己。我总是开玩笑讲,背靠大树好乘凉,也一直觉得老和尚是岿然不动的。


因为接触过老和尚的人都知道,他在任何时候,腰都挺得非常直。他就是按照五祖弘忍大师说的“三业作佛事,四仪为道场”,非常注重行住坐卧的威仪,所以在任何场合,大家看到的都是他屹立不倒的形象。但老和尚走的时候,又是说走就走,真的是洒洒脱脱。


就像圣严长老讲的,很多高僧在行谊上都有很多相通之处。老和尚也讲,他是受了虚云长老的影响。老和尚还说,他曾多次亲近当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发现梁先生的生活也是如此。我们知道,梁先生是个一丝不苟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他说,我很负责地告诉大家,我上辈子是一个和尚,而且是一个禅宗寺院的和尚。


我们老和尚就是受这些他亲近过的大德善知识的影响,生活、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有时,他出差了打电话回来,让我去方丈室取东西,说你到哪个柜子第几个抽屉的什么位置,拿什么东西,一定不会错的。他圆寂后,我们去清理他的屋子,一切都井井有条。



图片


净慧长老与虚云老和尚



师父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他真的是放手让我们去做事情。他说过好几次,我还在的时候,要看着你们做起来,有大事我还可以帮你们兜底,不要等我走了之后,你们还都不能做。我们看到社会上,很多老人放不下儿孙,什么事情都自己包办,结果等他走了之后,儿孙什么都做不了。我们老和尚不是这样。


虽然很多人觉得老和尚走得很突然,但是他曾经住持过的寺院和道场,一切都还是井井有条的。在他的影响下树立起来的道风传统,比如说柏林禅寺的“宗风十要”,以及他建立起来的整个管理体制和规范,都留下来了。


我印象很深刻的还有一点,就是老和尚一生当中都非常低调。很多人都知道,老和尚在河北办了《禅》杂志。在四祖寺,他跟我开玩笑说:“你知道吗,师父就是办杂志出身的。”因为刚刚恢复宗教政策的时候,他受赵朴初老先生的邀请回到中国佛协,最初是照顾几位长老,然后就负责中国佛教协会的会刊《法音》,做了二十年的主编。后来在黄梅四祖寺,他又续办了《正觉》杂志,后来改名叫《黄梅禅》。


我做主编的时候,他反复跟我们交代,《黄梅禅》一定要反复讲本焕老和尚,因为四祖寺是他恢复的。有时,遇到有文章提到老和尚,他都说不要提我,讲本焕老和尚就可以。他从来都是要求不讲自己,非常低调的一个人。


但是很奇怪的是,2013年老和尚示寂前的春节,他写了一首《自赞》。如果大家用心去体会,里面真的是他一生的写照。从小时候被家里卖到寺庙,稍长开始亲近佛法,亲近虚云老和尚,然后到中国佛学院读书,后来经历各种苦难,到中兴赵州祖庭及南北各寺院。最后,他以“道绝去来今”作为总结,让我们看到他真的知道自己要走了。



图片


净慧长老在本焕长老画像前



老和尚确实是常年奔波劳碌。在文革时,他被打成右派,遣回到原籍乡下劳动。武汉新洲有一条人工河,他当时冬天就修那条河,吃得很少,但是要干非常艰苦的重体力活。有一次车翻了压在他的胸前,他肺部的顽疾,就是那时落下的病根,以致晚年每到季节更替都有些咳嗽。


2013年也是因为肺部发病咳嗽,老和尚住院了,但在医生看来,当时并不是特别严重的一个症状。但就是这样一个因缘,最后他走了。


老和尚走了以后,我们去收拾他的房间,在写字台上发现了他书写的一首诗:


访道论交实可伤,

经年独卧涅槃堂。

门无过客窗无纸,

炉有寒灰席有霜。

病后始知身是苦,

健时多为别人忙。

老僧自有安闲法,

八苦交煎总无妨。


这是宋代大禅师真歇清了写的,是他一生的写照,我觉得也是老和尚一生的写照。


他一直都是为了弘法事业,为了大众在奔波,虽然也会示现病苦,但是并不妨碍他对于生老病死的超越。作为一个大修行人,他真的是把生死落实在每个当下,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念念当下”。他真正超越了生死,生死自在,就像真歇清了禅师所说的“老僧自有安闲法,八苦交煎总无妨”。好,谢谢大家。

          


图片

明海大和尚:


崇谛师父跟我们分享了他很多珍贵的经验还有感受,他刚才讲到老和尚在文革期间接受劳动改造,因为冬天在泥塘里清淤,落下了肺炎,到了晚年就发展成咳嗽,医学上叫间质性肺炎。这个肺炎一般有很长的发展时间,最后导致肺部的纤维化。


刚刚开始的时候,他病情不是太严重,在武汉住了半个月院,然后自己要求回到四祖寺,头一天晚上还要吃东西。他不是说病情恶化到了完全没有力气的阶段。你们前天听慧开法师讲座,我记得他说临终时你要把精力节省一下,是吧?我觉得在师父这里是很典型的,他是自主的。



图文转自平台《正法清流》



敬请关注下期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修行必要深信因果 诸善奉行 为社会带来祥和
· 【德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对众生充满了悲悯
· 高僧的生死观二丨“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 不可思议的琉璃光
· 这个“阿”字门,一定要进去
· 甘露醍醐 | 什么法门最对众生根器?
· 为暴雨受灾同胞祈愿 | 共行善愿功德,同祈风调雨顺
· 念“扫帚”而证得阿罗汉果的周利槃陀伽
· 这份加持,来自这位老师父的嘱托
· 印光大师:怎样念佛得利益
· 【西班牙英语韩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开智的楞严
· 8岁沙弥拒绝女子拥抱,语出惊人
· 高僧的生死观一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也是对末后一着这件大事的积累
· 我们业力的档案,可以修改吗?
· 甘露醍醐 | 稳操胜券的修行状态
· 日诵净行品20愿——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 在一习凉风的受用中,见佛、见法、见众生
· 高僧的生死观(连载一)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也是对末后一着这件大事的积累
· 佛陀的那些弟子们(上)
· 鹿野苑,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