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公上人法相
— 感受师公的加持 —
我们师公他老人家——悟公上人,是一位得道高僧,我们哪怕只是看到他的照片都会得到加持。
当我们看着师公的照片的时候,你能感受到多少加持?这是与你自己有关系的。
我们学佛的人为什么还要找一个感受呢?修行人不是不落感受吗?这其实也是一个方便。
修
行
的
质
感
佛日清凉宝
就像世间人一样,他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所以才爱回家。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亦是如此,那些给你温暖的人,你会很喜欢;那些给你带来痛苦的人,你就会讨厌。
我们虽然念着阿弥陀佛,但是如果有一位师父能作为佛与你之间的可靠的链接,那这样的传承是多么有质感!
从佛法传承脉络上来说,不论是我们这里的在家居士,还是出家师父,我们的信仰从哪里来?从师公这里来。哪怕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佛号,或者我们以后能往生极乐世界,也都是从师公他老人家、从善知识这里来。
如果能感受到其中的温暖,我们念佛的时候就会句句都有味道,就会很精进,晚上睡觉都在念,这样真的会形成我们生命的皈依处。找到了这种感受,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修法。
虽然找到的那种如阳光照耀般温暖的感觉,它未必是究竟了义的,但它可以成为我们通往究竟了义的一个很重要的扶手。一串好的念珠都会让我们爱不释手,让我们多念几声佛号,离佛近一点,更何况佛号的质感呢!一句有质感的佛号往往会让我们“念兹在兹”,祂是有益的,没有害处的。
有时候布置房间也是这样,挂上一幅画之后,你就会觉得房间的气场和没有挂这幅画时的气场是不一样的。
这些都需要你有一颗细腻的心,所以叫“道心惟微”。
---------------
-Zhong dao de zhi hui-
中道的智慧
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既不把相执着为实有,又知道每一个相的缘起之微妙,所以我们就能杜绝不好的因缘而戒恶,会修善的缘起而修善,这就是安住在一种中道的智慧里,然后能够止持、作持,这就是为善之道。
所以说,佛陀再究竟圆满的见,也会表现在戒定慧上。慧如果是究竟圆满的,它会表现在戒上;再高的见,都会表现在对因果微细的抉择上,也就是说,见要高高的,但在抉择因果上要很细微。
为什么我们持戒就是跟佛在一起?因为佛制定了戒律,当我们善顺于法时,实际上就是亲近于佛,所以说要“以戒为师”。
你把佛陀给我们的标准建立成自己的生命标准了,我们就已经跟佛陀在一起了。倘若你不遵守佛的教导,哪怕我们生逢佛陀在世,实际上你也没有跟佛在一起。
所以不能认为戒没有定高,定没有慧高,持戒之时戒中就有定,戒中就有慧。当我们面临抉择的时候应当以何为持?实际上这里面是要有慧的。它对于定中的定就会更加增上,对定中的慧也会增上,对慧中的定、慧中的慧都会增上,所以这三者是相互增上的。
---------------
发
现
功
德
身
佛日清凉宝
我们的生命除了业报身,还有很多种“身”,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过去的福德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身体,今天的行为在这个身体上又造了另外一个身体,如果这个身命终了之后,另一个业报身马上接上,该在哪里投胎,就在哪里受报。
我们信佛了,受三皈五戒,乃至出家,我们也形成了一个功德身,但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是功德身的力量大还是业报身的力量大。乃至我们受了戒,也还是不知道戒体的身又在哪里,因为我们沉浸在这个浑浊的业报身里面。你要很细心,才能感受到我们生命里面什么是我们学佛之后的身。
就像我们的腿脚不方便了,拿个拐棍支着病腿走路。我们也是这样的,业报身生病了,靠什么身体来度过它?要靠功德身呐!我们修行有了功德身,它就像拐棍一样可以支撑我们的业报身,甚至可以让这个业报身恢复清净。佛法就是很神奇的。
---------------
- E N D -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