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27
普贤菩萨圣诞
传喜法师法语
图文集
春风化雨,滋润心灵
在佛教的大乘经典里,普贤菩萨是很少现身的。
菩萨因何名为普贤?
《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在久远的过去,有个叫删提岚的世界,佛号宝藏如来。有一个转轮圣王叫无诤念,他有一千个儿子,老大叫不眴、老二叫尼摩、老三叫王众……老八叫泯图。泯图在宝藏如来面前,发下“世尊,愿我修行菩萨道时,要当胜于余诸菩萨”如此菩提大愿后,宝藏如来大加赞叹,“善男子,汝今世界周匝四面一万佛土清净庄严,于未来世复当教化无量众生令心清净,复当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世尊”,凭借这个因缘,为他改名为普贤,并授记他在未来北方的知水善净功德世界成佛,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对普贤菩萨的释义,历代大师各抒己见,从体性上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从圣贤位上来说“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从自身德上来说:“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普贤菩萨的六牙白象
这个“大象”究竟是什么?包括金刚萨埵、普贤菩萨的内涵,都是需要我们好好去领悟的。
佛教救度众生,有小乘、大乘、金刚乘。
在小乘的佛国,佛塔、佛座的莲台下、金刚座上也有大象、狮子,但是小乘经典里很少开显二者的含义,而大乘佛教里大象和狮子则有进一步的开显。“大象”表佛的体性“广大、有力、光明”,峨眉山因此又称大光明山;狮子则表佛的智慧大雄大力,大象喻大愿大行,智慧和行愿加在一起圆满了,就是佛。
在华严三圣里,毗卢遮那佛居中,文殊、普贤居左右而侍立。
若能领悟到这个,以此为“因乘”或说我们修行就是为了解脱成道,那么小乘、大乘、金刚乘的目标也是围绕这一中心。如以小乘为因,即以四谛、十二因缘法、八正道为修行之“因”,也是可以成就的。我们若在此基础上,再能听闻佛陀所开显的大乘,即以菩提心为基础,广集资粮,慢慢就会领悟“大象”的含义,再以大乘为因成就的果又不一样。小乘的因感得出三界的四果,即声闻、缘觉的果;大乘的因则感菩萨的果;金刚乘的因可得究竟佛果。
《普贤云供》里的这个“云”,意味着我们要广修资粮,而且大象的这个“大方广”、“光明”的身体,又是我们忏悔业障最好的对境,因之就产生了金刚萨埵。金刚萨埵耀眼的白色光明,实则是大象的光明、一切诸佛的坛城、一切诸佛的体性,“如海诸部坛城主”—— 金刚萨埵即是大象的本性—— 洁白而光明。我们若能领悟到这个,依着这样的对境来忏悔,无业不能忏,所以金刚萨埵忏悔法又称“忏悔之王”。
大多时候,我们虽口里念着《百字明》,却不懂得其内涵,“百字明”字字皆是光明,就像现在我们这幅灯供图中的大象一样,大象的每个细胞都这样光明闪耀,广大、周遍一切,广大周遍曰“普”,福德充满曰“贤”,即为“普贤”。
这个如果成为我们修法的对境、供养的对境,乃至成为忏悔业障的对境,是极其殊胜的,也是大乘不共于小乘的修法。这世间若有人能懂得这个修法,是这个世间极大的庄严。
图
“传喜法师 365清凉法语”系列第八十六期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