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4
传喜法师法语
图文集
春风化雨,滋润心灵
去极乐世界干什么呢?人性里本有的优良品德,帮助别人来了解道;不忍众生苦,不忍众生不明白大道的状态;仁慈的心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止于至善。
这里面修道谓之教,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领悟了道的人,一个遵循着道的人。就像有人问我,师父,我们去极乐世界,我们到极乐世界干嘛?是不是没事就在那儿乐。也就是说,你现在学问很高,是不是你天天就陶醉在你的学问里。这就是一个人,人性里本有的那种优良品德,祂就会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来了解这个道,叫修道谓之教。教化就产生了。
对于社会上来说,我们大多数的人都属于修道谓之教,我们就是说,有了教科书,有了文字,本来道是不可言说的,甚至我们中国禅宗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道是不可言说的,是勉强去说。为什么要勉强去说,就是因为不忍众生苦,不忍心众生不明白大道的状态,稀里糊涂活,稀里糊涂死,徒生徒死,毫无意义地徒生徒死。甚至自己造作业,害己害人祸乱社会,这是圣人教化的这种心怀是什么?是仁慈的心怀,佛教叫慈悲,不忍众生苦。
所以《中庸》,也有学者说,中庸有两个字是核心。一个是仁,一个表现的是诚。仁是老师的状态,老师对社会如果没有承担,对众生如果没有仁慈,他就不会把自己的体悟的道,去告诉给你,虽然道是不可言说,但是还是可以勉强说一说。
你看孔夫子跟弟子们,弟子跟着老夫子出去,游走山里面看风景,老夫子会说,“吾无隐乎尔”,有的人就明白了,有的千古也不明白,什么不隐乎尔?
所以《论语》第一上要说,讨论学习是人生快乐的事,为什么?因为叫弃暗投明,不明白道叫无明。所以大学叫什么?大学叫在明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止于至善。
人生最高的学问就是明白道,明白明德,能安住在这个明德里,止于至善。你自己止于至善有两个,一是自己止于至善,一个是令众生止于至善。
图
“传喜法师 365清凉法语”系列第四期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