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里讲的五十种阴魔,最主要是因为什么呢?

2018-10-26 06:02: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大佛顶首楞严经》里讲的五十种阴魔,最主要是因为什么呢?首先,自己有贪心。为什么不做圣解啊?为什么着魔的会做圣解啊?做圣解就是因为他觉得做凡夫也是做,做圣人也是做,他想做圣人。本来好像听起来想做圣人没有错,但是那个贪心,就像有的人想发大财一样的,那种贪心,他其实也是凡夫的一种“我执”的外延。


       还有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肯老老实实地按照佛法来学习。从声闻缘觉、菩萨,特别是空性这个部分,万法无我。还有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传承,修学没有传承的话,你就是按照这个学,你没有传承,自己有时候也是会被魔力控制的。因为这个世界除了有佛也有魔的。所以不能看表面,表面你看神通那么大,对不对?这个因不能错掉,所以《大佛顶首楞严经》他的宝贵之处也就在这一点,魔怕这个经也是因为这一点。


       我们能跟着佛学,别掉队就不错了。不要说我们这一生怎么样怎么样,要成佛。我们这一生能摆脱苦难就不错了。怎么摆脱呢?从因地上,我们要重因地上,因地如果是好的,那个果就会是真的。因地不真,果就招纡曲。因很重要啊,有的人就是求果,他不种因。佛法这个因很重要的,你有这个好的因,才有这个好的果。


       经书里面看到,受想行识,五蕴虚妄,乃至讲到后面,连我们这个身体,都是妄想坚固,都是妄想所成的。为什么呢?比如你想到醋的时候,为什么你口里面会有唾沫、口水呢,你想到登到悬崖的时候,为什么脚底会酸涩呢?其实并没有去悬崖,也没有看到醋,这说明你那个身体里面的四大是不是从妄想当中出来的啊?地、水、火、风都是这样的。


       这部经典是佛陀的正定、智慧当中所显现出来的,告诉我们修行将会遇到哪一些东西。所以我们要紧跟着佛的脚步,要好好地研习经典,这是佛给我们的教导啊。如果我们好好研究,就是佛在我们头顶上。如果我们不看,佛现前也没有用,就是这个道理。


       你看这个《楞严经》多少重要啊,上次我们诵《楞严经》的时候,就号召大家能够发愿,如果你要想好好修行的话,一辈子要好好的依止《楞严经》。不过这社会上好好修行的不多的,没有几个要修行的。你要想修行,就要好好依止《楞严经》。就好像唐僧《西游记》取经一样,九九八十一难,那你知道,这个岔路何止九九八十一个啊 。总的来说,你一偏离了我们的这个正等觉,你落入境界当中,五阴的境界,你一着就会出问题。我们的贪嗔痴慢疑种种恶习,我们这个愚昧一现前,也会出问题。


       这部《楞严经》前面第一卷就讲明心见性,一直到最后一卷就是“理需顿悟,乘悟并销;事需渐修,因次第尽。”在修行上面,那是要很细致很细致的。第一卷明心见性,见要高高的见,但行呢?这个因果啊,要仔仔细细,一点不能错啊!一步错,谬之千里。

图片




图片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慧日法宝”

图片

相关文章
· 生命清供——纪念弘一大师出家一百周年杭州朝礼之行圆满
·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七(2) 初分转生品第四 之一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七(1) 初分相应品第三 之四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六 初分相应品第三 之三
· 虚空在我们心地,如片云点太清里
· 龙树菩萨:赞般若波罗蜜偈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 初分相应品第三 之二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2) 初分相应品第三 之一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1) 初分学观品第二 之二
· 咫尺西天,不隔毫厘
· 她为何让我如此动心——一位行者对寺院的告白(庙宇风采,让人神往)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 初分学观品第二 之一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 初分缘起品第一 之二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 初分缘起品第一 之一
· 当光明入于黑暗
· 印光法师: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 孝行天下——“以孝治家”在行动
· “德”与“利”,哪一个更长久?
· 沙弥虽小不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