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的朋友圈
是不是被《国家宝藏》刷屏了?
《国家宝藏》宣传片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文物
一直为世人所赞叹
是国人之骄傲
2016年1月《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
让很多人了解了中国古代文物的种类及修复
近期
一档“画风清奇”的文博探索节目
《国家宝藏》
首播之后立马火遍朋友圈
在这档节目里,由张国立、何炅、刘涛等明星担当“国宝守护人”,用新颖幽默的表演形式,讲述包括故宫博物院等9个博物馆里文物“宝藏”的前世今生。
《国家宝藏》主题曲·《一眼千年》
那么,你知道故宫博物馆里
有哪些佛教“文物宝藏”吗?
异域风情文物见证佛法西来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经丝绸之路由印度和中亚等“西域”传入中国
在故宫博物馆里
就收藏着许多来自西域的佛教文物
释迦牟尼佛坐像
公元6-7世纪 · 来自斯瓦特
黄铜材质 · 高12.3cm
释迦牟尼佛像泛金光,右手施与愿印,呈结跏趺坐相。佛像质感厚重,细节写实,满满的古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风格,充满西域风情。
燃灯佛坐像
公元7-8世纪 · 来自克什米尔
黄铜材质 · 高26cm
这尊罕见的燃灯古佛像,不仅宝相庄严精美,而且还有古佛座下还有一个方形台座,四角刻花圆柱,左右两狮护卫,方台侧后有供养古佛的善男信女。造像整体形象生动典雅,具有印度笈多时代的风范。
自在观音菩萨坐像
公元9世纪 · 来自印度
黄铜材质 · 高16.5cm
观音菩萨坐像呈右舒坐相,观音菩萨左手轻扶台面,右手牵莲花,姿态轻松典雅。别具特色的是其圆形背光,外沿呈火焰状,内刻金刚杵,顶部张圆伞盖,飘饰双幡,精美程度令后人赞叹。
汉藏融合 共谱弘法新篇章
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中
三大语系佛教共同谱写了
佛法弘传各地的千年历史篇章
故宫博物馆里
许多汉藏风格融合的佛像“宝藏”
就见证着这一切
释迦牟尼佛坐像
公元15世纪 · 来自西藏 · 高64cm
佛像通体鎏金,灿烂悦目,造型准确,五官秀美,一方面颇具明朝永乐时期佛教造像的神韵;另一方面,佛像底座装饰狮、象等六拏具,玲珑剔透,带有鲜明的西藏工艺风格,真是藏汉风格完美结合的造像精品。
释伽牟尼佛坐像
明朝永乐年间 · 高22cm
佛像神态庄严和悦,肌肤丰满圆润,承袭了唐宋南北朝发展而来的造像艺术风格,又在装饰细节上吸收了西藏艺术因素,具有汉藏合璧特色,精美华丽。
四臂观音菩萨坐像
公元15世纪 · 来自西藏 · 高19cm
四臂观音菩萨呈跏趺坐相,面相庄严,胸前二手合十,后右手捻佛珠,左手持莲花。四臂观音是藏传佛教中观音菩萨经典造型,也吸收了汉传佛教造像手法,出自15世纪中期西藏地区著名工匠来乌群巴之手,极其珍贵。
佛具宝藏 · 见证佛教千年历程
除了珍贵的佛教造像
故宫博物馆里还有精美绝伦的佛具文物
这些“宝藏”同样是
中国佛教千年历程最好的见证
炕老鹳翎铁钵
清代乾隆年间 · 高16cm
钵本是游方僧众行乞之食器,后来也成为寺院佛堂陈设之供器,一般呈圆形,敛口。这件铁钵通体素光呈靛蓝色,底部尖圆,古朴不乏精美,是清代乾隆年间铁钵制作工艺的代表。
黄地粉彩勾莲纹瓷塔
清代乾隆年间 · 高40cm
佛塔瓷质洁白,釉色晶莹清透,莲纹线条流畅,色彩艳丽,是乾隆时期景德镇烧制,作供佛之用。
佛塔黄色塔身满饰粉彩勾莲纹,塔座上设护栏,四角有民族服装力士奋力托塔,造型形象生动。塔身及塔座内空,原供奉有佛像和佛经。如此佳作,同样是以汉地工艺融合藏传佛教风格的代表。
总编│能超
监制│仁杰
编辑│心定
看了故宫里这些
具有历史、民族印迹的佛教文物
你对佛教在中国的千年发展历程
是否更加赞叹呢?
同样
国家文化的宝藏要让他们活起来
而心地宝藏更需要回归返照
慢慢体会
心地的宝藏
去阿育王寺拜佛舍利,看到门上写了一个纸条,我读了之后觉得有道理,但是这个道理很苦涩。
他说 一个宋朝的碗都视为国宝,更何况是两千多年前的佛陀舍利呢,没法比喻。佛陀舍利,你怎么比喻他的尊贵性,找了一个宋朝的碗来作对比,宋朝的碗都被视为国宝,更何况两千多年前的圣物。我们的生命,应该以怎么样的一种状态,来面对三宝,这很难比喻,恭敬两个字还是很肤浅的,大家要去慢慢体会。
。
。
我们的心可以很美,但是如果我们不去照顾它,有时候心也很苦。极乐世界也是我们的心去的,极乐也属于心的部分,痛苦也是心的部分。所以学佛就是开发我们心灵的快乐,开发我们心灵的宝藏,“是心是佛,是心做佛”。
因为你的家里有宝藏,所以至诚的皈依,把这个摩尼宝找出来,要像莲花一样。
——传喜法师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慧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