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苏州灵岩山寺方丈、当代佛教净土宗泰斗上明下学长老,于2016年12月2日晚22时(印光大师圆寂76周年纪念日)舍报生西。一时噩耗传来,四众哀恸海天同悲。老和尚一生荷担如来家业,勤勉精进,禅风凌厉毫不拖泥带水。
明学长老德相(资料图)
明学长老生前礼佛拈香
明学长老生平
明学长老,俗名冯祖慎,1923年农历二月初八出生,浙江湖州人氏。善根深厚,7岁时,即随母亲去杭州灵隐寺进香礼佛。1945年在上海太平寺皈依真达老和尚。1947年8月到灵岩山寺,1948年农历二月,依普陀山三圣堂真达老和尚出家,同年在南京宝华山隆昌寺受戒。1949年2月至11月,去福州舍利院拜慈舟老法师学戒律。
1956年9月至1959年5月,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就读,毕业后仍回灵岩山寺任监院。“文革”期间被下放到苏州天平果园劳动。
1978年11月,中国佛协赵朴初居士专程上灵岩山寺视察,提出要恢复灵岩山寺,不久苏州市政府将灵岩山寺归还佛教界管理。1979年底,明学法师回到梦魂萦绕的灵岩山寺,主持灵岩山寺的维修建设和教务活动。1980年元旦,灵岩山寺恢复开放。同年冬,明学长老升任灵岩山寺住持。为重振十方专修净土道场莲风,明学长老继承了印光法师制订的“五条规约”,并加以发展,于1981年制订了《灵岩山寺共住规约》,得到了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的充分肯定。
1980年以来,明学长老主持创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培养佛教人才600多名,现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及美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事佛教文化的弘扬。
1988年被推举为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1994年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1998年7月当选为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2003年1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2015年4月19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开幕,明学长老当选中佛协新一届咨议委员会主席。
2016年12月2日晚22时(印光大师圆寂76周年纪念日),明学长老安详示寂。世寿93岁,僧腊68年,戒腊68载。
有些道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为什么现在要迫切地修行忏悔?不是说在阿弥陀佛大愿力的接引下,恶业凡夫也可以被接引到极乐世界去吗?”
首先,印光大师有这样的教言:“众生无力断惑业,靠真信切愿念佛之力,感佛垂慈接引,故能带业往生也。”
但 “带业往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视因果的取舍、漠视忏悔的修法,更不意味着我们就此放弃积累往生四因,而肆无忌惮地继续造作恶业。若真如此,并非真信切愿之人。
如果我们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带业往生”的话,那么一方面就应该相信佛有这样的大愿力,增上自己的信愿之力。另一方面,一个发愿往生的人,他的心肯定是与阿弥陀佛相应的,而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是不会纵容我们去造作恶业的。
可能有道友还会有这样的疑惑:“我怎么知道自己临终时,是恶业先成熟,还是积累的往生之因先成熟呢?”
这的确是一件很难确定的事情。但可以根据业因果成熟的规律来初步衡量自己目前为止有没有把握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首先,让我们衡量一下自相续中净业和染业的轻重。要想依靠“重”的净业顺利往生,那么平时心心念念都要想着往生极乐世界,并且要非常精勤地积累净业资粮,所做的点滴善法都回向自他一切众生能够往生。经过这样不断地串习,临终时才更有把握蒙佛接引。
如果相续中净业和染业“势均力敌”该怎么办呢?
那么就要看临终时哪一种业的因缘先成熟。业果成熟的时间有长有短,所以感果的时间也会有早有晚。
比如,临终助念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凭借临终者平日的修行,加上善道友从旁以佛教的方法进行临终关怀,引导我们念佛、观想、一心发愿往生,这样善因善缘和合,引发临终者平日积累的净业先成熟,从而使往生更多几分把握。
与此相反,如果临终时亲友们不停哭啼引发临终者的贪恋之心,或以其他形式折磨临终者的身体引发嗔心,贪嗔之心无疑会障碍求生西方的信愿,就算临终者相续中有几分往生之因,然而恶缘现前引发染业先成熟,依强烈的烦恼驱使只得再次流转轮回。
如果临终时净业和染业同时现前,遇到这种情况应如何判断呢?
这时还是要观察自己平时的串习力。
如果平时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甚至每一次顶礼,心心念念都是往生极乐世界,那么这种串习的力度就会非常强大。
与此相反,如果只是偶尔想一想往生极乐世界,偶尔忆念一下阿弥陀佛,偶尔念一念佛号,串习的频率很低。通过因果成熟的法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如果想在临终时顺利往生,一定要依靠平日串习增上信愿。
如果我们串习净业和染业的力度也一样多,那么就要看造业时间的早晚。如果先造作了净业,有可能往生的因会先成熟;如果先造作了染业,可能流转轮回的因就会先成熟。
尽管我们凡夫可以“带业往生”,但这种方便也是凭借着佛陀的大悲力,加上我们的信愿与佛相应才可以实现。
如果到了临终时,自相续中积累的恶业远远超过了能够往生的善业,那就只能“带业轮回”了。业成熟之后,没有任何外力可以阻挡,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带业往生”,进一步迫切地下决心要当下忏悔、当下开始积累往生四因。
——《极乐愿文 · 浅释》第15课( 慧智法师 讲释)
【本文转自公众平台“法界精进佛子共修道场”】
声明:本文章、配图均来源网络,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
慧日禅寺法务流通 官方淘宝店
https://huiriliutong.taobao.com/